匠心独运·思政同行——丰城思政研训团队参加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工作会纪实

王文娟 龙光学校
创建于07-21
阅读 142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7月21日在丰水湖中学召开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工作会,参加会议的有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高中劳动、思政教研员何金文;南昌市教育评估检测和技术推广中心劳动教研员诸瑞雪;丰城市思政研训团队组长王高亮,成员徐爱文老师、王文娟老师;丰水湖中学党支部书记酆飞武、副书记袁斯波、执行校长程光辉等。

      会议于上午9点正式开启,丰水湖中学酆书记对各位嘉宾和参会者表示热烈欢迎。此次会议吸引了众多教育界同仁的关注,旨在探索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思劳偕行,同筑青春

        省教研员何金文老师阐述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关联,强调协同创新对于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不仅深入剖析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还解读最新教育政策,探讨两者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互补作用。

        思政课以理论为犁,深耕学生的心灵沃土,播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种子,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栋梁;劳动课则以实践为笔,描绘出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好图景,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在汗水与泥土的交融中,书写了责任与担当的诗篇。二者相得益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让他们在亲历劳动的过程中,深刻理解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真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这一过程中,思政课与劳动课共同塑造了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劳以载道,政以导心

       省高中劳动学科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徐爱文老师在会议中分享了他关于“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独特见解与实践经验。他认为,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是政策导向的要求,更是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徐老师展示了如何在劳动教育中嵌入思政教育元素,让两者相得益彰。例如, 编写《耕读四季》项目式劳动课程指导手册中加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绿化和环保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也让他们深刻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这种融合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促进者。教师们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评价体系方面,徐老师倡导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重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判断和创造性表现,而不仅仅是技能的掌握程度。他认为,这样的评价机制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成长,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思劳交响 创新航标

        最后,研训团队组长王高亮老师引领全体成员围绕实施协同创新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小组讨论。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并行的新理念,成为了讨论的核心话题,它被视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不仅顺应了新时代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路径。

        会议中,每位参与者都热情洋溢地贡献了自己的见解,分享了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包括跨学科协作的难题、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以及技术整合的复杂性。这些问题被公开讨论,旨在借助集体智慧的力量,共同剖析问题的本质,寻找破解之道。王高亮组长特别强调,讨论的目的不仅仅是识别问题,更重要的是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开放包容的氛围极大地促进了思维的碰撞,激发了团队的创造力。

       通过此次深入的研讨,团队不仅对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并行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针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共同探讨了创新的解决策略。从跨学科课程设计的优化,到资源分配机制的改革,再到技术整合方案的创新,每一个建议都凝聚了团队的智慧,展现了教育创新的无限可能。

图文编辑:王文娟

审核:王高亮

单位:丰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阅读 142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