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鉴今,开创未来——参观原平市博物馆

北方中学326班宁一斐
创建于2024-07-21
阅读 4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的家乡原平,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襟五台圣境,西接芦芽画屏,南倚忻口旧迹,北毗雁门古关,历史悠久,风景如画。

      为了进一步了解家乡的辉煌历史,这个暑假我走进了新开馆的原平市博物馆。

     博物馆共分三层,有超过2800件(套)的藏品,时间跨度从石器时代到近现代,其中包括金、石、玉、骨、木、陶瓷、青铜、铁等各种不同材质的文物 ,这些文物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巍巍天涯山,气势磅礴;浩浩滤沱河,长流不息。走进一楼的通史展厅,这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遗存,在我的眼前铺开了一幅壮美的山河画卷。

      从文字介绍中,我才知道原来早在旧石器中期,我们原平境内便有原始部落群聚居,春秋时期这里属晋国的疆域,西汉始置原平县,属太原郡,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原平始称崞县,1993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称原平市。  

人文鼎盛

       名贤俊杰,光耀史册。

       群星璀璨,文脉绵延。

      原平自古就是一方文武并举刚柔并济的土地。一代才女,锁深宫著《团扇歌》;班氏三杰,一部《汉书》照千秋;晋贤故里,“袒腹晒书”传佳话;净土始祖,结庐讲学建莲社。原平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有“三里五彩六古九乡”的美称。文有开创中华宫体诗的班婕妤,编著《汉书》的班彪、班固、班昭,“袒腹晒书”的魏晋名士郝隆,东晋时期的慧远大师,不仅是净土宗的初祖,为佛教中国化做出重要贡献,而且还是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影响了中国佛教文化的进程。

忠义勇武

       三关锁钥,金戈铁马。

       武备雄奇,忠义首重。

      原平古为雁门支撑、战略要地;外族侵略、兵匪祸乱无休无止。唐防突厥、宋御契丹、明阻瓦刺、清平乱兵。在漫长的战火淬炼中,铸就了原平人忠肝义胆的英雄气概。

精工传世

       隋唐以前的建筑几乎消失殆尽,现存的几座古建筑就成为珍品,承载千余年文化底蕴的崞阳老城、宋代的惠济寺、金代的普济桥、元代的崞阳文庙,无不显示着古人智慧和岁月沧桑,见证朝代更迭,目睹世间悲欢,虽满目疮痍,依然透射出不逝的雄风和昔日的辉煌。

      走过原平通史展厅,我犹如穿越万年时光的深邃长廊,观瞻文物的千年华章,仿佛亲临历史的辉煌与变迁。在这里,我见证了史前文明的璀璨光辉,领略了春秋战国的金戈铁马,探寻了西汉置县的悠远历史,品味了汉晋隋唐的人文鼎盛,感受了宋元明清的忠义勇武。岁月峥嵘,历久弥新;千古风云,薪火相传。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勾勒出一幅幅底蕴深厚、浓墨重彩的生动画卷。

工艺民俗

       第二层有“工艺民俗厅”、“青铜钱币厅”和“儿童探索厅”。

       工艺是先民智慧的薪火传承,民俗是生活文化的精华荟萃,原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 其中“原平凤秧歌”“原平云胜锣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平炕围画”“崞阳麻纸”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示着原平特有的文化传承履迹。

 青铜艺术

        青铜文明史册珍,艺术瑰宝耀古今,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是中国悠久文明的缩影和重要的历史见证,当历史书中所学的知识具象化时,我更理解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意义。

将星璀璨

      第三层有“老区记忆厅”和“城市发展厅”。

      原平,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北方“将军之乡”,历为兵家必争之地,素称晋北军事重镇,在这里曾诞生了开国上将赵尔陆、抗日爱国将军续范亭和解放军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为代表的一大批我军高级将领,他们是原平人民的荣耀和楷模。

       展厅的大屏幕里正播放着革命先烈浴血奋战不畏牺牲的英勇事迹,我不禁热泪盈眶,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他们为了信念不惜牺牲自己,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立足当下,翘首未来

      在城市发展大厅里,巨大的沙盘中矗立着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楼,纵横交错的街道上房屋星罗棋布,葱茏的树木遮天蔽日,山溪如玉带般环绕着整齐的农田,一派生机盎然的繁华景象。

      此次博物馆之行,我收获颇丰,对家乡的人文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她历史悠久,一笔一画诉尽岁月沧桑;她内涵丰富,举手投足说尽文化绵延;她热血铿锵,千言万语道尽红色血脉;她未来可期,璀璨曙光言尽日新月异。低头看,脚下黄土千年绵,抬头望,长路漫漫亦灿灿,我们青少年一代自当乘长风破万里浪,书写新一代的华章。

阅读 4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