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北国春城   问道东北师大

缘来缘去
创建于07-21
阅读 307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斯文在兹    求索东师

       关东风情,北国春城。伴随着凉爽的清风,大田县第一期中学名师培养对象和第四期中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一行83人满怀教育热情,来到东北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五天的教师培训。

                    开班仪式   领导致辞

        7月20日上午,培训班进行简短的开班仪式。首先由东北师大职业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培训中心主任祖桂玲为培训班致辞,祖桂玲先是热烈欢迎大田县第一期中学名师培养对象和第四期中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到东北师大参加提升教师素养培训;其次是简要地说明了东北师大的发展历程;最后她表示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不是目的,应用才是关键,希望大家能够将本次培训所学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创造性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接着,由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党总支书记吴成本发言,吴书记首先感谢泉州师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东北师大提供这样一个高端的学习平台,希望老师们要珍惜;其次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带队老师全程跟进培训并关注培训质量;二是学员要通过学习深化理解、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三是遵守培训纪律与要求。

                 名师课堂  求索真知

       随后由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邓涛为大家做《三新改革与课堂教学转型》的讲座。

      邓教授重点从“新目标”“新方式”“新评价”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三新改革的内容,从“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三个方面具体讲述了课堂教学如何转型,并借助具体实践案例,精准分析了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流程。

       邓教授还带领大家认真学习2022版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结合各学科具体案例深入分析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和“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

       最后,邓教授还强调了“跨界”学习,组成了一个学科知识不断整合的“连续体”,引导大家正确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跨学科学习,并给大家展示了在项目式学习中确定驱动问题的六个策略。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们聚精会神,积极响应,学习氛围浓厚。

       “三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视知识的积累,但更普遍性的强调由知识到能力、素养的发展提升,这更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应更多地考虑到学科的特点、课型的变化、课时的安排、师生的特点等各种变量因素,要因时而变、因课而变、因人而变,这就要求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既要有共性的要求,也要有个性的反映,要实现常式与变式的融通汇合。

               实践课堂   “育”见美好

       下午我们根据课程安排参观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一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的东北民族民俗文物,是研究东北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

       老师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始了探秘之旅。首先来到了民族服饰展区。这里陈列着各种民族的特色服饰,色彩斑斓,图案精美。大家惊叹于服饰的多样性,纷纷拿手机记录下这些美丽的图案。

        走着走着,老师们步入了生活习俗展区,这里展示了东北各民族的生活用品、服饰、饮食等,大家看到了富有特色的东北大炕、火炕、泥瓦房,以及各种民间工艺品。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区,领略到了东北民族民俗的独特魅力。

       行走的课堂,最美的“育”见。通过实践体验,老师们收获颇丰——不仅了解了东北民族民俗,进一步领悟了尊重和传承民间文化,充分认识到,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每个人都有责任将民间文化发扬传承。

                   学中悟 悟中学

       经过一天的理论和实践学习,老师们收获颇丰。在接下来的培训中,老师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精彩还在继续!

阅读 307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