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警惕“虚拟绑架”诈骗的风险提示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留学生成为了不法分子攻击的目标。“虚拟绑架”作为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段,是不法分子通过伪装和欺骗手段,利用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平台的普及以及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制造紧张气氛,要挟、勒索留学生及其家人的钱财。“虚拟绑架”诈骗手段的屡次出现,给留学生及其家长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中国银行福州交通路支行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警惕“虚拟绑架”诈骗,谨防财产损失。

绑架骗术

“虚拟绑架”是一种新型诈骗,不法分子通常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施:

步骤一:以“权威机构”伪装,制造紧张气氛。冒充中国驻外国使领馆或国际刑警组织名义,谎称学生或其父母涉嫌严重犯罪,如不配合调查将逮捕,制造紧张气氛迫使学生快速离开所在住址。

步骤二:切断与亲友一切联系,使他们无法沟通。通过技术手段切断所有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通信渠道,使其无法与亲友联系。

步骤三:提供虚假信息进行威胁,达到勒索目的。通过技术手段冒用学生微信或手机联系学生家长,谎称已经绑架了留学生,威胁要对其进行伤害,以达到勒索目的。

风险提示

此类诈骗手段常常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紧迫性,不法分子会利用一些真实的个人或家庭信息,使得被害人容易陷入恐慌而急于支付赎金。“虚拟绑架”不仅会使受害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为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银行福州交通路支行提示:

一、保持冷静,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收到来自警方、学校或其他机构的电话,声称你或你的孩子被绑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恐慌,尽快联系警方、学校或亲友核实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国内可拨打96110咨询,国外可拨打当地警方电话求助。切记不要急于支付赎金,以免上当受骗。

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防范意识

为预防“虚拟绑架”诈骗,留学生及家长应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避免在公共场所随意公开个人信息,不要随便给陌生人或通过不受信任的渠道分享个人照片、住址或行踪等敏感信息。

三、及时报案,保留相关证据

遇到可疑情况或陷入诈骗,留学生及家长应及时报案。同时,要保留与诈骗案件相关的通讯记录、转账记录和其他证据,以便警方进行调查和追查犯罪嫌疑人。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