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赴山城取真经,学思悟透身其中;
江山两城话育人,携手共筑教育梦。
2024年7月19日,武汉市农村初中骨干校长提升研修项目进入学习的第四天。上午,五十名学员前往重庆文德实验中学进行交流学习。
重庆文德实验中学是重庆市第十一中学在教育现代化、集团化战略下的一所公办校,坐落于南岸茶园新城。“关爱生命,让每一个生命成为更精彩的自己”是学校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和核心追求,在校训“博文修德、精益求精”的引领下,彰显“共生共融、卓越发展”的校园风气,营造“乐教善研、爱学生”的教风和“乐学、善思、爱生活”的学风。
本次学习交流聚焦新时代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分为德育和心育两个部分。首先由文德实验中学德育处主任夏清萍做了“文蕴于心 德启未来”主题报告。她围绕“文化养德、真情润德、仪式赋德、实践悟德、携手育德”五个方面,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充分的阐述。文德实验中学围绕学校办学理念系统性构建了德育课程体系,通过墨色书香、美丽校园文化育人课程,以爱之名、奋斗有我理想信念教育课程,学承东方、厚德尚美传统文化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等课程助力每一个孩子成为更精彩的自己。
紧接着,文德实验中学心育中心主任做了题为“点亮心光 照见幸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享。学校构建了“点亮心光”心育服务体系,从知心、润心、绘心、养心四个方面构建积极资源、帮助学生获得积极心理体验、发展积极心理品质。现场丰富的心育视频资源让学员们深受感染,深刻认识到心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从而内化为自我的一种品德修养。通过文德实验中学的交流学习,我们了解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校园落地的创新性做法,深受启发。
下午,学员们分为五个小组围绕办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困惑展开了主题研讨和分享。
第一组围绕“五育并举实践路径”研究展开研讨。他们认为“五育”应该以德育为首,智育为本,体育为基,美育为翼,劳动为行,逐步推动智育独大向五育并举转变,全力打造新时代育人的新格局,推进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
东西湖区将军路中学 赵群立
第二组围绕“有效挖掘学校资源潜力”展开研讨。从结合区域优势,创建学校特色文化,办出学校特色,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与学校教育工作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把专家等资源请进来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师资力量不足、对自身资源认识不充分等困惑。
江夏区金口求实中学 李文彬
第三组聚焦农村小微学校如何突破现实困境,实现内生发展展开充分的讨论。他们以“寻找农村小微学校的春天”为题,深入分析了农村小微学校存在的困难和原因,明晰了破局的两条实施路径。一是从上级层面,要通过资金支持、师资倾斜、评价分层等方面保障农村小微学校的发展。二是学校自身要通过关爱学生、激活教师、抱团取暖、巧借资源、特色发展、信息融合等方面发力,实施自救行动。从而保障农村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
经开区军山中学 张翠华
第四组以“立足本土、守望初心”为题分享了各校的办学经验。他们从立足本土资源、关爱留守儿童、优化教学设施、引进远程教育资源、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做了介绍。同时针对办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理念创新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有愿景、有体系、有机制、有情怀四项措施。
黄陂区双凤中学 白岚
第五组围绕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展开研讨。他们从立足校本、科学规划,保障校本培训顺利实施,建立机制、健全制度,加大校本培训管理力度,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校本培训质量意识,以校为本、互助升华,彰显校本培训特色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同时,他们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准定位培训目标、精心涉及培训内容、努力满足培训需求、健全终身学习机制四项措施。
新洲区阳逻思源实验学校 李玉红
访问交流学真经,主题研讨解实困。我们深入校园学习办学创新举措,并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思考、充分讨论,在碰撞中内化学习所得,提升自我认知,为今后的办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员反思
很荣幸参加本次农村中学校长培训,有机会聆听优秀校长的经验分享,深刻感受到每一位校长努力铺设教师发展平台,共育生命精彩,从校本,从心育,依地域等打造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江夏区庙山长城中学 郑厚兰
追逐光、靠近光、成为光、发散光,是教师毕生追求。知不足,学致用,行方远。山城学习之旅有幸聆听教育大咖的讲座,得以开拓视野, 学习务实创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专家引领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行切磋交流开启了心智,我将把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工作实践,用自己的微光照亮农村孩子求学之路。
——江夏区安山中学 陈汉桥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学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1.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内涵,构建文化育人德育课程, 组织开展主体鲜明的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2.深入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实施跨学科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思想启迪和道德熏陶;3. 拓展、优化教育资源,加强家校协作,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赋能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治理。
——汉南区汉南中学 付玉涛
在教育理念上,我深切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冲击和启发。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次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种转变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育方式上,我也有了全新的体验。改革后的课堂更加注重互动和实践,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动手实践、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汉南区东城垸中学 殷学军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们教育人的神圣使命。如何有效立德是摆在我们教育人面前的重大课题。而重庆文德中学校的文化养德、真情润德、仪式赋德、实践悟德、携手育德的德育课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经开区第四中学 李新国
德为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直是学校在探索和实践的主题。通过本次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实现落德于行,使之成为一种行为自觉,需要系统构建德育课程体系,挖掘丰富的德育资源,开展多彩的实践活动,分阶段持之以恒推进,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悟德、习德、践德。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做好学校德育的顶层设计者、活动策划者,创新德育的工作路径。
——经开区军山中学 张翠华
构建小微农村学校学生心理帮扶体系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这包括家庭背景、学习压力、同伴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其次,要建立一个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提供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个体心理咨询服务。此外,还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与支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最后,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同样不可或缺,他们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帮助农村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经开区第二初级中学 曾峰
1.审视学校规模趋势。从2022年全国的新生儿人数就已经跌破千万大关,出生人数降低直接导致了学生人数的减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乔锦忠研究团队测算,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随地域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中小学校都将不同程度的面临生存发展的问题和压力。2.点亮乡村文化灯塔。农村学校是农村文化的“苗圃”,农村学校传承发展乡土文化,播下农村文明的种子,传承农村特色文化、培养乡土文化意识作用巨大。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农村乡土文化就可能面临消失的危险。立足文化灯塔的高度,照亮孩子们的心灵,凝聚乡村人心,服务乡村振兴。3.积极应对现实困难。农村学校面临的困难是系统性全面性的困难,也是社会发展中必然存在的矛盾。找寻资源,找寻政策,找寻课程,在个性特色从点突破层面闯出生路是必然的选择。宏观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微观的学困生成长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思路。
——经开区官士墩中学 孔雪松
几天培训,可以看到,校长们还是困惑颇多的。茶余饭后,每每聊起,最多话题:农村学校,路在何方,何去何从?二十大三中全会,我们再次看到中央的坚定:教育、科技、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学校的使命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还要满足老百姓对美好教育的向往(为家育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今天的小组讨论,几所小微学校谈到共性:缺师资、缺资金、缺设备、生源差等等,甚至还有生存危机,何谈发展!
在此,抛开常规的,比较客观性的方法、途径不谈,只想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薄思考:
1.小微学校,千万不要做永远的跟风者,否则,会被越拉越远。要相信自己也可以抓住机遇,弯道超车,一领风骚几十年。
2.小微学校,一样可以实现育人方式变革。利用《武汉市中小学书记校长发展素质教育履职考核评价》试点之际,小切口,大推动,唤醒师生、唤醒家长,响应时代召唤,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亦可突出专长、个性。
3.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等靠要”就是慢性自杀。及早介入“师、生、机”三元共同成长的教育生态,其实,也是小微学校自我发展、自我强大的,最前瞻、最实在的“捷径”。
——经开区黄陵中学 陈必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