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简介
1920年底,陈鹤琴以儿子陈一鸣为对象,从其出生之日起,对其身心发展作了连续的观察和文字、摄影记录,长达808天。依据这些研究和实验,他写出了《儿童心理学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两书。
一、第一章 儿童的心理
1. 小孩子是好游戏的:小孩子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可以让孩子多运动、更快乐,增加经验、学识和思想。父母应为孩子准备良好的设备,让其得到充分运动,也要寻找适宜的伴侣,使孩子受到优美的影响,这样孩子的身体容易强健,心境常快乐,知识也容易增进,思想容易启发。
2. 小孩子是好模仿的:家中人的举动言语,孩子大概都会模仿。如果家中人举动文雅,孩子的举动也可能文雅;反之亦然。所以父母要事事谨慎,使自身具有可作榜样的价值。
3. 小孩子是好奇的:五六个月的婴儿听见声音会转头去寻,五岁的孩子会天天挖掘胡萝卜看它如何生长,还会经常问各种问题。好奇是孩子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若孩子不好奇,就不会与事物接触,也就难以明白事物的性质和状况。
4. 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孩子固然喜欢动作,但更喜欢动作有成就。事情成功,孩子一方面会觉得有趣,另一方面能得到父母或教师的赞许。这种心理很好,父母应利用它来鼓励孩子做事情。自信力与成功相互作用。
5. 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采花、种树、举行短距离远足会;年龄较大的儿童可采集标本、举行旅行等,这样能增长知识、强健身体、愉悦精神。学问不仅可在书本中求得,也能从自然界中获得。缺少户外活动的孩子,长大后往往身体孱弱、知识缺乏。
6. 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凡人都喜欢群居,幼小婴儿离群独居就会哭喊,两岁时就喜欢与同伴游玩,五六岁时乐群心更强,若没有同伴会觉得孤苦,有时还会发生想象的玩伴。父母应让孩子有良好的小伙伴,也可给孩子驯良的动物如猫、狗、兔子做“玩伴”,或给孩子小娃娃之类的玩具以解其寂寞。
7. 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两三岁的孩子喜欢听好话,喜欢旁人称赞,四五岁时这种喜欢嘉许的心理更强烈。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利用这种心理,但不可滥用。
总结:
(一)好游戏的
(二)好奇的
(三)好群的
(四)好模仿的
(五)喜欢野外生活的
(六)喜欢成功的
(七)喜欢别人赞许
他的这几点儿童的心理,不过是荦荦大者而已;至于不甚紧要的,略而不述了。即从上面所说的几点看来,我们教小孩子必须先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
二、第二章学习之性质与原则
- 学习的性质
第一部分“学习的性质”主要探讨小孩子究竟是怎样学习的?是如何从无知无识到有知有识呢?书中认为孩子生来有三种基本能力,分别是感觉、联念和动作,并一一进行详细论述。
首先是感觉
初生的小孩子生来有几种感觉。他的眼睛虽看不清楚,但能感觉光线;他的嘴巴虽不会讲话,但能感觉食物;他的耳朵虽听不清,但三四天后就能听声;他的皮肤上的感觉虽不敏捷,然痛、触、冷、热都能稍微感觉到;他的筋骨肌肉能感觉到在运动。以上几种感觉,不到几个月工夫就发展得很敏捷了。
其次是联念
不过单有感觉而没有联念的能力,也是学不了什么东西的。比方,他现在看见了他母亲这个人,看了之后就忘记了。下次他再看见他母亲的时候,他只看见他母亲这个人而不记得这个人就是方才看见过的那个人。初生的小儿有了听觉、视觉之后,还不能清晰记得所看见的东西和所听见的声音,所以他不能认识人和物,也不能辨别声音。
到了年纪大一点的时候,记忆力稍微强一些,他就能记得各种感觉了,认识人和物了,辨别声音了。
但只能记忆感觉,而不能把所记忆之感觉、联念合起来,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比如,他母亲叫唤他的时候他没有联念的能力,那他只能认识叫唤的声音而不知道这个声音就是他母亲叫唤的声音。反而言之,若他只看见他母亲这个人而听不见他母亲的声音,他只认识这个母亲而不知道这个母亲就是叫唤他的那个人。若有了联念的能力,他一听见他母亲的声音就知道他母亲在旁了。
从联念的作用,我们可以推想联念的本质。假定有两个小孩子同时被蜜蜂刺了一下,歇了一歇同时都再看见几个蜜蜂。一个小孩子这次看见蜜蜂时就缩手不敢去拿了;另一个小孩子还是要去拿。我们说第一个小孩子再看见蜜蜂的时候,就想到被刺的情形和痛苦;第二个小孩子就没有联念能力。我们也可以说第一个小孩子学得蜜蜂是要刺人的,第二个小孩子没有学会;我们又可以说第一个小孩子比第二个小孩子聪明一些。
这样说来,联念能力在学习途径上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最后是动作
但小孩子若只能感觉外界的刺激,只能联念感觉而没有反应动作,也是不够的。他一看见了他母亲的人和一听见了他母亲的声音的时候,他应有相当的反应以达到他所需要的目的,否则,是无济于事的。
假设有一个小孩子,他看见了地上的白雪而不能用手去玩弄,那他永不会知道白雪之性质。又假使他看见一辆车子后退过来而不能退避,那他就要立刻被撞倒。前者是与事物相接触的经验,为人生不可缺少的动作;后者是由经验而来的适当反应,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动作。但前者是后者之母,没有与事物相接触的经验,临事哪有适当的反应?所以小孩子应有与事物相接触的机会。相接触的机会愈多则对事物之性质愈容易明了,而适应事物之动作也愈容易发生。
总的来说,学习就是先感觉外界的刺激,后把所感觉的事物与所有的感觉联合起来,再发生相当的动作去反应外界的刺激。刺激与反应是看得出来的,联念是看不出来的。我们一方面须支配小孩子所接触的刺激,一方面须指导小孩子所发出的反应,一方面还须巩固小孩子所有的联念。这三方面都是教育上的重要问题。
- 学习的原则
第二部分“学习的原则”主要探讨父母在了解了小孩子学习性质后应遵循的原则。
01刺激的原则
首先是刺激的原则,包括:适宜的刺激和实地施教。
一、适宜的刺激
小孩子所有的联念与反应可以说是受刺激支配的。刺激来得优良,联念与反应大概也是优良的;刺激来得卑劣,联念与反应大概也是卑劣的。小孩子初生时是无知无识的,他所看的、所听的和所接触的,都要印刻在他的脑海中间,而他的反应动作也是以这种印象为张本的。所以做父母的一方面必须事事以身作则,一方面必须选择优良的环境使小孩子得到优良的刺激和印象。
二、实地施教
小孩子的脑筋很简单,我们起先不应用抽象的事体去教他。比方我们要教他“顾恤他人”这一个美德,我们不应单单对他说:“做人不要专为自己,应当体贴别人,顾恤别人,假使别人生病的时候,你应当轻轻地出入,不要乱吵使得病人烦恼不安。”这种抽象的教法小孩子是不会懂的。我们应该当家中有人生病的时候实地施教。不但对于道德之培养我们应当实地施教,就是对于知识之灌输,我们也要从具体而后抽象的。
我们虽然不能事事以真的、活的东西来教小孩子,但他小的时候,经验未丰富,想象力薄弱的时候,我们应当先给他看真的和活的东西才好。
02联念的原则
其次是联念的原则,包括:凡能使小孩子快乐的刺激容易印刻在小孩子的脑筋里和凡刺激发生的时间愈长次数愈多,那联念也愈坚固。
一、凡能使小孩子快乐的刺激容易印刻在小孩子的脑筋里。
小孩子是喜欢游戏的,我们就可以利用他的游戏心理去教育他。比方我们要教他红、黄、蓝、绿等几种颜色。我们不要呆板板地对他说:“这是红的,那是绿的。”这样,他未必肯听,也未必能记得牢。若是我们叫他穿有颜色的珠子,或是叫他画图画,那他无形中能把各种颜色学会。我们必须使小孩子对所学的东西发生乐感才好。
二、凡刺激发生的时间愈长次数愈多,那联念也愈坚固。
比方我们教小孩子唱歌,我们先把歌唱给他听,把调弹给他听;唱弹之后,又叫他唱;他唱得不对,又教他这样唱那样唱;今天唱得不够,明天再唱;明天唱得不够,后天再唱;务使他能唱为止。
03动作的原则
最后是动作的原则,包括:小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做父母的要格外留心以免错误、不要有例外和小孩子学习事物需自己学习。
一、小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做父母的要格外留心以免错误。
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比方小孩子开始用蜡笔画图画的时候,他歪了头,错捻了笔,随便乱画,那以后若没有相当的矫正就要歪了头,错捻了笔画了。若当初他学的时候,你先挺了胸,直了头,画给他看,看后,也叫他挺胸直头地画;下次他画的时候,他未必一定挺胸直头的,也许驼背歪头的。但是挺胸直头的趋向比较驼背歪头的趋向来得强大。所以对于第一次的动作,做父母的要格外留意教导,以免错误。
二、不要有例外。
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做父母或做教师的要使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养成的时候,不准小孩子有例外的动作。不但在习惯未养成之时,不应有例外,就是在习惯已养成之后,也不应发生与习惯相冲突的事情,以破坏已成之习惯。
三、小孩子学习事物需自己学习。
小孩子生来好动。因为好动,他就能与事物相接触,与事物相接触,那他就知道事物的性质,他的动作能力因此得着发展。若我们代替他做,他总是学不会的。
这种原则说说很容易,做起来却困难极了。小孩子自己要做做,你就代替他做;或者小孩子要动动,你没有机会给他动。比方他现在要学走了,你一看见他跌了一跤,就赶快抱他起来。总之,学一定要自己学的,做父母的一方面不要替他学,一方面给他学的机会就是了。
本章详述儿童学习之性质及原则,为施行家庭教育之根本,儿童从小受到的刺激是儿童一生做人的基础。刺激来自环境,好的刺激就得到好的印象,坏的刺激就得到坏的印象。为此,陈鹤琴提出,成人、父母应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游戏的环境、劳动的环境、科学的环境、艺术的环境和阅读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