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六点出发。第一站: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然后在二楼开会。
我也登上了塔子山,虽然汗湿衣背,但坚决不说累!
渴了就来口小烧!
两地作家步行登上塔子山这座红色教育基地,深切感受了四平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传承和人文精神。
傍晚,伴着夕阳的余晖,我和其他两位校友特意回到自己阔别了三十多年的母校转转。最大的感受就是:两年的时光,一生的怀恋。虽然目之所及不似当年,但仍旧倍感亲切和温暖。也不禁感慨:三十二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2024年7月15日,农安作家一行14人,赴辽宁省作协开展“东北地域文化与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交流学习活动。
午饭后,我们来到了薛叔叔的小木屋。这是三层小楼,一楼掩映在一片浓密的绿植里。我们顺着陡直的楼梯进入二楼,就是薛老师的小木屋。屋子虽然不大,但是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室雅书香。
小屋里满眼黄橙橙,那是松木的颜色,还飘着淡淡的松香。木架上、木桌上都是书,一下子抓住我眼球的是三本很厚的《满族文学史》。墙上挂着两只枪(玩具版)和一具鹿头雕塑,屋顶上的吊灯则是鹿角的形状,一切都是北方森林的气息。
东墙上有一根长长的桦树枝,枝头上还有两只憨态可掬的白色的北极熊。
薛老师的故事:8岁那年,我把一只鹅折腾到天上,鹅会飞了。是这样的,我们家一只小鹅受伤了,我就天天训练它。怎么训练?我把它举起往天上一扔,它使劲儿折腾几下,“砰”的一下摔在地上。就这样每天训练好几次,后来它的翅膀长得特别结实,有劲儿,竟然会滑翔了。邻居小孩经常来求我,“你再给我们弄一下”,然后我就把鹅抱起来一扔,它便在四周飞上一圈。于是我和鹅都听见了笑声和掌声。
沈阳的彩塔夜市,小吃一条街。我们十几个人把三个长条桌子拼在一起,烤串一顿撸、小龙虾一顿嗦喽,疙瘩汤一顿秃噜……那才叫个美滋美味!淑女一词早没影了!
7.16早,我们来到沈阳故宫。了解到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三个不同:琉璃瓦的颜色不同。北京的琉璃瓦只有金色,那是皇权的象征;沈阳故宫除了金色,还有草原的颜色——绿色,满族是游牧名族;文字方向不同:古代以左为大,北京故宫是满文在右,汉文在左,沈阳故宫则反之;宫与殿的高低不同:北京故宫是殿高宫低,沈阳故宫反之。
沈阳故宫的方位图,一目了然。
在东北有一句顺口溜是这么说的:“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立在地面上。”以前典型的满族房屋就是这样的结构。如今的沈阳故宫里,仍然矗立着一个造型十分奇特的大烟囱,这个大烟囱可不一般,现在被称为“跨海烟囱”,那可是当年盛京城内唯一的一根最高的烟囱,民间任何烟囱都不能凌驾于它之上。
清晨,黄龙八仙女在沈阳如家宾馆一楼大厅合影留念。
在老边饺子馆吃午餐,之后回返,晚上九点到家,三天旅程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