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阔教师教育视野,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发展,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海口市琼山中学高中历史教研组一行十人于7月13日前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历史教育学术年会。
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厚植家国情怀 勇担时代使命”。召开本次学术年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交流教改经验,展示先进成果,开拓学科视野。活动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引领,第二部分为教改实践的分享和优秀课例展示活动。
本次学术年会活动内容有:
1.开幕式
2.学术报告《如何认识中国式现代化》 报告人:李捷(中国史学会会长,国家教材委委员,《求是》杂志社原社长)
3.学术论坛
(1) 名师论坛 (主题:新课程改革中“热词”研究)
(2) 学业评价论坛(主题: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学业质量水平测量)
(3) 教研论坛(主题:历史教研员的教学评价与创新能力建设)
(4) 青年教师发展论坛(主题:青年教师的阶梯成长之路)
4.优秀课例展示(高中九节课例)
5.分组讨论
内容展示绽精彩
本次活动在历史文化名城一呼和浩特举行,跟本次活动的主题就十分契合。呼和浩特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他们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同中原汉族文化不断交融,兼收并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宗教文化。它本身就有它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它的发展历史其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融合再发展的缩影,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大窑文化”的发现证实了呼和浩特曾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历经沧桑,它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精髓和遗迹,其内兼顾和覆盖了我们祖国各方面的文化知识领域。
本次活动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开题主题报告,将历史与现实发展相关联,这正式我们学习研究历史的意义所在。
李捷教授的讲座分别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他指出,通过与西方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对比就可以发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史,也是一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两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年会还设置了四个不同的主题学术论坛,分别为新课程改革中“热词”研究的名师论坛、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学业质量水平测量的学业评价论坛、历史教研员的教学评价与创新能力建设的教研员论坛、青年教师的阶梯成长之路的青年教师论坛。每一个论坛都主题鲜明,直指一线老师关注的问题,不仅从理论方面进行指引,还有许多实践案例给予我们参考。
学习反思促成长
学习反思是一种自我的修行,通过本次的学习交流活动,是思维的碰撞,更是理念更新,大家思如风发,言如泉涌,简洁语言中透着智慧和魅力,让人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为此大家纷纷写下了自己学习中最深刻的体会:
林江老师:这次很荣幸的能够来内蒙古参会2024年历史年会,能够聆听专家和优秀教师的精彩发言及观摩课,内心是充满喜悦的。通过几天的学习下来,虽然有点累,但收获是沉甸甸的,同时也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感想颇多。首先,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进入会场,开幕式大屏幕上的这个主题会让人不自觉的爆发着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更让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感受到当代历史教学的使命。通过聆听开幕式上李捷教授《如何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讲座,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的思想和理念愈发强烈。其次,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素养,还要有着包容万象的知识,才能更好的解读历史课堂,做到把历史传播延续。年会上的名师论坛、学业评价论坛、青年教师论坛从理论与课堂实践方面不断淬炼着自身的历史教育教学能力。第三,这次年会就初中、高中分组进行优秀课观摩,可以说通过观摩学习,让自己更加明确,作为一名一线的历史教师,首要考虑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才能让学生深入解读历史,才能在扎实有效的历史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总之,通过本次年会的学习与观摩,让从教20多年的我又萌发新的历史教育教学理念。态度决定高度,心有多大,教学的舞台就有多大。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注重学术研究,在思考、探究、求证中踏实工作,同时更要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厚德载物,德艺双馨,博百家之长,才能实现当代历史的教学使命。
吴燕妮老师:本次前往呼和浩特市参加主题为《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的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参加了开幕式,倾听了学术报告,特别是在呼和浩特市二中观摩了三节高中优秀课例:《辽夏金元的统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感触颇深,。我深切感受到,去学习一趟,意义不仅仅在于领略了其他省份学校的校园文化、领略了各地历史名师的风采、学习了更多的历史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学科意识,最大的意义更在于激发了潜在内心的历史热情、热爱,更在于在现在选科的严峻形势下,坚定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坚守了对历史的情怀,坚定了对知识的追求,坚持了对生活的热爱。
吴小英老师: 此次2024历史年会学习中对河北正定中学尹成浩老师《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课最印象深刻,感悟颇深。首先,尹老师的导入新颖且契合课堂主题。他用俄语单词KNTaN切入课堂,告诉学生这个词意为中国,发音却似“契丹”。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入课堂,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尹老师本课的主题是“中国观”,他把本课辽夏金的知识点都用中国观串联,注重少数民族政权和汉文化的联系,并通过材料设置让学生感受到元统一的必然性,“若并为一,天下幸甚”。且尹老师本课的主题还契合单元的总主题— —大中国,很有整体意识。虽说课堂整体设置是传统教学方式,但课堂运行思路非常流畅,不失为一堂精彩的课,让人收获颇多。
黄雨老师:2024年有参加中国历史学术年会,以下是我参加的个人感悟
1.知识的盛宴;参加学术会议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知识的殿堂,各种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思想在这里交汇碰撞。各位专家的学术报告,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也激发了我对研究的更深层次思考。
2.灵感的激发;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课例展示,我深受启发,获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思路和灵感,会议中的讨论和互动环节也让我有机会与同行们深入探讨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安,这种思相的交流和碰撞是学术研究中非常宝贵的经历。
3.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参加学术会议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和提升。在观看课例展示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会议现场,我也学会了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从他人的反馈中不断改进自己。
4.一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术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课例让我大开眼界,拓宽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见识。这让我更加珍惜这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5.学术研究的新起点;参加学术会议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也为我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我将带着会议中收获的知识和经验,回到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教学目标。
邱雪琴老师:本次学习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听的来自不同城市的三位老师的三节课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也使我受益匪浅:第一节课是来自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的罗卫华老师的《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第二节是来自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的赵冉老师的《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第三节是来自安徽南陵中学的储蓉蓉老师的《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三节课三种不同的教学风格,总体感觉就是:京都的大气,南方的洒脱和江南水乡的温婉。其中罗卫华老师的这节课与我的教学理念比较契合,其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所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比较有梯度,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较为明确。第二节课以叙述为主,线索稍显杂乱,适合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的学生。第三节储老师以问题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针对性都比较强,都能够突出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是录像课,不知道现场教学的效果如何,但还是觉得三位老师的教学课件中容量太大,而且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略显不足。听完这三节课和他们所分享的教学设计以及专家的权威点评,觉得还是有满满的收获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反观自己便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以至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吴海花老师:我参加了高中2组的优秀课例观摩。共有3节观摩课,分别是来自北京昌平区第一中学的罗卫华老师带来的《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的赵冉老师带来的《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安徽南陵中学的储蓉蓉老师带来的《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三节课给我的感受是不愧是全国的优秀课例,整节课言简意赅,没有一丝累赘的表述,教师的专业素养非常高,各种知识信手拈来。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赵冉老师带来的《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课例,他的课跟其他两位老师的课不同,甚至是跟我们大多数教师的上课方式不同,他用的是叙述的方式,根据教材内容,再补充一些细节,把教材内容连贯起来,再跟学生娓娓道来,就跟讲故事一样,我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应该也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吧。而且个人觉得这样上课,有前因后果,具有连贯性,上下相联,学生印象就更深刻一些,史实就更容易记住一些。但个人觉得,这样上课也有其不足,就是重点不突出,这样就与高考有点冲突了,那要如何既满足学生喜欢听故事的要求,又要符合现实高考的需要呢,我想这是我们正在思考,并在不断实践解决的问题。
梁华老师:学习活动内容精彩纷呈,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优秀课例观摩环节。高中3组尹成浩老师上了一节《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师基于单元基本问题构建情境,运用丰富的一手史料开展以史料研习为基础的探究活动。本课体现“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首先,课程通过深入的历史分析,揭示了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兴衰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这些王朝的统治,不仅仅是一段时间的政治掌权,更是社会、文化、经济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从辽代的盛世疆域扩展,夏代的西域开拓,到金代的北方战争和元代的统一大一统,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演进和国家的发展。其次,课程强调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政策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例如,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变迁和国家统一战争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如何在多民族、多文化背景下实现长治久安,这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此外,课程还着重强调了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影响。在辽夏金元统治的历史背景下,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他们的英明领导和卓越才能在当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辽代的耶律乙辛,夏代的李元昊,金代的完颜阿骨打和元代的忽必烈等等,他们不仅仅在政治上有过重大贡献,还在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总之,历史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明灯,通过学习和领悟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今社会发展的脉搏,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平老师:有幸参加了2024年中国历史学术年会,当我参加学术报告会时.我总是感受到一种令人振奋的氛围。每当我坐在会场中,聆听着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时,我都感到自己仿佛置身干知识的海洋之中。首先,我会被报告者们的深入研究所吸引。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独特贝解堂堂让我眼界大开,让我意识到自己对于所研究领域的了解还有待加深和拓展。每一次报告都像是给我的学术知识打了一刘强心针,让我更加努力地追求学术进步
其次,我会感受到学术交流的重要性,与其他听众和专家的讨论和交流,常常能够激发出新的思路和想法,我喜欢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贝解,这种交流不仅可以促进我的学术成长,也让我感受到学术界的团结和合作精神。
在经典课例展示的学习上,我还时常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展示课的观摩与学习,我会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也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学术和教学道路上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吴彦平老师:本次年会活动主题直指家国情怀,让我感受颇深。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兴衰起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除了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是指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是高尚的情感品质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培养高中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有利于他们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更有助于他们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积极发展。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 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一般来说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持有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持久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这种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全人类的人文关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思想价值观形成了最关键时期,培养其家国情怀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要运用教学策略,在历史教学课堂中对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行培养。我们应该从教学实践视角出发, 对高中家国情怀培养的价值展开分析,并探寻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提升家国情怀的策略深入探索,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带考与借鉴。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弘扬民族精神,并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2.增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更好地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4.努力维护公平正义、基本伦理、人与人相互友爱、国与国和睦相处等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准则,谴责诸如暴行、仇恨、 屠杀、侵略等破坏和颠覆人类基本价值准则的行为,引领人类社会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5.学生要通过历史学习,将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张钰老师: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头脑风暴,它不仅会开拓我们的视野,更能够让我们被循环往复一成不变的工作麻痹的思想受到冲击,也是我们能够不断鞭策我们不断前行的压力和动力。
经过此次的观摩学习、同行交流,了解了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通过交流关注到历史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这些都有助于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进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最后借朱永新老师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最好的教育理念不一定是最新的,往往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