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筑基教师公益行,为中小学实验教学领航—记2024年7月呼和浩特中小学科学教育交流活动

芳芳
创建于07-19
阅读 14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监管〔2023〕2号)精神,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实验教学能力,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与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于7月16—18日在呼和浩特市联合举办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校)经验交流活动暨“筑基教师公益培训”实验教学专题培训。

本次培训由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装备技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电化教育馆)承办。培训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工委委员 教育厅党组成员 王敏副厅长、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靳诺会长、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张中原理事长致辞中盛大开幕。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中有国家层面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政策宣贯,有惠及北疆科学教育的捐赠活动,有做法指引的“筑基教师公益培训”理化生实验教学专题培训,有以赛促研的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案例分析及专家点评。

 如果说教育部专家的实验政策宣贯是国际视野、中国视角、素养导向及地方落地的融合,那么“筑基教师公益培训”理化生实验专题培训就是理念引领、政策落地、实践改进的策略集,让参加培训的每一位教师能靶向定位自己的不足、拨动了每一位教师高质量实验教学的心弦,听着解渴,受益匪浅。

捐赠活动后,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夏国明副会长全程主持政策宣贯活动。在教育部二级巡视员张权眼中,科学教育能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基础,把握好“五重协同”的工作原则尤为重要。  

一要重在实践,激发兴趣。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推进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激发中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实践,做到学思结合、寓教于乐,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质、增强科技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引导孩子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

二要重在集成,盘活资源。在现有科学教育资源和工作机制基础上,集成增效,整合校内外资源,精准对接学生需求,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菜单自选方式供全国中小学校和学生自主选择,塑造科学教育新动能、新优势。

三要重在融合,内外联动。注重将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统筹普及与提高、选拔与培养,重视年级学段有机衔接、相关学科横向配合,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对接引领中小学科学教育,推动“请进来”“走出去”有效联动。

四要重在全纳,帮扶指导。强化宏观调控,将科学教育项目和有形资源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对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进行关心帮扶指导。

五要重在协同,系统设计。推动健全地方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有效联动、密切配合的科学教育协作机制,并不断完善大中小学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系统做好科学教育顶层设计,全面强化工作部署、推进、监测、指导,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提升科学教育实施效能。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业务管理处朱立城副处长做了立意鲜明的《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加法”》的主题报告,她谈到当今科学教育依然存在四大误区:科学教育只针对尖子特长生科学教育;没有科学实验;科学教育成为简单的知识传递;科学教育,被弱化、被浅化。

她进而亮出新时代科学教育工作考虑对标对表‘四个目标”:显著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大幅提高中小学生数理化等学科学业水平;探索形成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有效激发中小学生创新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中小学生科学报国之志培养大国复兴人才。

在目标引领下,她要求在科学致育工作进展上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工作体系。在部委间工作机制•部内各司工作机制•部省间工作机制三级联动下,各省要建立集合教科研、评估监测、教师发展、课程教材、科技发展 ,资源装备等工作体系,结构化建立科学课程群,即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开设立足特色的地方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展校本课程,在落实实践,加强探究教学,不断创新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上下功夫。


首都师范大学方海光教授为各省(自治区)骨干教师带来《数字化和科学教育的融合》主旨报告,他梳理国外科学教育现状,强调西方国家和新加坡都把科学课程放在重要地位。放眼国内,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以来,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由物理世界转向数字世界,由教学空间转向数字空间已成必然,这些都需要提升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素质,适当利用数字技术提取数据模型,开发实验教学新形式,让科学教育的变革和重构真实发生。

关于数字化学习,方教授详细解读了移动学习(加强管控)、微课(10分钟法则)、精准教学(基于大数据反评价馈)、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知识传递在课外,观念和方法内化在课内)这五种支持科学教育的学习方式。他还介绍了科学教育前沿—生成性人工智能教学,在增强实验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拓展实验范围上实力强劲。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应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逻辑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采用实验教学、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注重跨学科融合和科技融合结合点守正创新,为适应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需要及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津师范大学孙教授将中学物理实验教师的技能分为三大类:物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物理实验教学技能+物理实验基本素养。他指引的由客体到模型再到客体的认知路径最吸睛;他用案例诠释了所有的物理概念均与实验紧密相连和所有的实验离不开质点模型以及误差不可回避,要善于分析误差原因不断实践迭代降低其影响程度。他的论断“一定要深刻剖析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技术参数和一般用途等”“由定性上升到半定量,由半定量上升到定量本身就是创新”等更是深入人心。

每位一线物理教师要对标孙教授阐述的中学物理教师五大实验教学技能,不断优化实验教学。他着重指导基于核心素养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分析归纳设计思想,根据实验和教学要求建立实验模型,用相同的实验方法解决不同实验中相同的问题。他指出实验方法和实验方案的选择原则:仪器装置简单明了,易于搭配和制作;现象清晰,效果明显,易于操作,安全可靠,重复性好;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学生容易接受。

 基于核心素养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实验条件的选择可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条件,可根据仪器技术指标(参数)选择实验条件,也可根据误差理论选择实验条件还可根据理论图线选择实验条件。

最后孙教授介绍了实验教学创新的几个路径(以内容这个核心为基础),实验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开放,拓展);实验方法的创新(验证性,探究性,设计性);实验手段的创新(新技术的引进,材料,3D打印,传感器及信息技术,VR,AR等);自制教具的创新。

孙教授谈到实验教学说课是近年来实验教学创新的展示平台,不少课例都是历年全国比赛过的课题,教具也有些大同小异,很难有新的突破。为改进而改进,从而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教具的集成化,对学生学习有一定干扰。忽略教材经典实验,没有对教材的挖掘,实验教学设计中忽视学生思维参与重器材演示,轻知识形成。这些都可以在孙教授的培训中找到灵感。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物理教研员刘林直指靶心,为物理骨干教师带来《中学物理实验说课评审要点与案例分析》,在提升第十届说课参赛作品质量的同时, 还能提高常态课物理教学水平,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她分别从什么是实验说课,好作品的标准和参评教师有什么问题三大维度展开培训。实验教学侧重于有基于教材实验改进的对比分析,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要结合课标、贴近教学,重点突出科学探究。她为实验说课划重点,汇报要有所侧重,要重点介绍创新点、实验原理、教学目标和实验过程,特别是自要讲清楚自制教具原理、结构和用途。刘老师对实验误差的定位给所有选手提供了努力方向,她认为创新实验误差范围最好控制在5%以内,10%左右也可,方向有了,策略也有了,在骨干教师带领下,实验教学美好的样子即将发生,期待中……

六位现场展示选手最幸福,既能在自治区活动中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还能得到两位教育部评审专家贴心点评,最先触摸到完美的物理实验说课本真样子,相信他们会在点滴间精修自己的作品,错位创新全国赛高处见。

阅读 14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