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里的教育公平---读《学习共同体》3

5梅有
创建于07-18
阅读 26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说起教育公平很多人会觉得离我们一线教师非常远。《学习共同体》中指出:教育公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从宏观角度看国家政府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和义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是起点平等。但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平是教育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在我们的课堂里有没有一些以下这些现象:

     

我的教案我做主

      写教案会对反复强调要教什么,什么是教的重点和难点,却很少去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学生学习的难点。脱离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其实质就是将老师的教凌驾于学生的学之上,如果教案的撰写就是“教师‘立场那么“教育公平”在还未上课前就已不存在了。

      针对课堂里注重“教授”的过程,忽略“学生的学习历程”的现象,我们必须明确“教师心里装着学生”是对老师的师德要求,也需要老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好,就请举手的同学来回答


      有这样一类课堂:课堂是老师的个人讲堂,如果有互动那也仅是老师与个别学生的对话。我们经常能在课堂上听到老师提问后会说“有谁知道的请举手”,而举起来的永远是那几只手。这个时候我常会想,那些不举手的学生是怎么回事呢?是不知道答案还是不能确定自己的答案?他们不正是课堂里最需要得到帮助的学生吗?而我们的上课老师往往会选择无视且直接跳过,迅速找到举手同学。一般听课我们会发现,每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是非常不公平的。

      有人说,课堂里的师生关系就 应该是双方一起传球。一方抛过来,另一方接住再抛过去,以此往复。用专业点的术语称之为“注重课堂生成”。如果我们的课堂老师不发球,学生哪来球接?如果我们的课堂老师只是根据自己预设的计划有选择性地接球,没别选在到一起玩传球游戏的学生自然就会远离课堂。全班学生都不在一个空间里了又怎么能实现公平教育。

     针对“学生缺少对于自己学习的参与度”的现象,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学会“抛球”,即学会设计能引发学生玩抛球游戏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接球”,就算学生球没传好落在地上了,教师也要善于快速发现原因,更多关注不会抛球,不愿抛球的学生,捡起地上的球改变姿势再抛出去。




是学生而不是学生们

      必须承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对于“学生知识”的储备是非常不足的。我们很少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心理,并且大多数老师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学生”是被概念化和抽象化了的。我们也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得到一致的反馈。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如果教学手段单一,势必会令很多有独特天赋的学生没有办法获得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学生成就平等的机会就比较渺茫了。

      面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多元需求,教师学习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多种学习需要,努力创设多元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发展可能。

      行文至此各位老师,你还觉得“教育公平”离我们遥远么?

阅读 26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