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立即把情况给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文汇报了,他同意我去山东访问王众音,并到北京向中组部请示王一苇能否称为罗世文的妻子,同时访问贺敬辉。我日夜兼程,赶赴山东。时值盛夏,火车上的气温在37—40 度上下浮动,车厢里热浪滚滚,几乎让人窒息。我冒着酷暑,好不容易赶到济南。谁知王众音已到青岛,我又赶赴青岛,王众音已去威海,我又急驰威海。到威海后,市委办公室主任告诉我,王众音高烧未退,正在抢救。他说:王众音已知道你要来采访他,让你一定在威海卫等他,他退烧后即接见你。第二天,办公室主任派人陪我去刘公岛游览。第三天上午,王众音体温稍稍退了一点,即接见了我。
王众音儒雅端庄,他闪动着一双敏锐的眼睛,沉重地详细讲述了王一苇的身世及其与罗世文的爱情:王一苇是四川崇庆县人,1925 年入团,翌年转党,是邓颖超主办的广东妇女运动讲习所的学生。后到广东省委工作,与省委书记穆青结婚;1927 年参加了广州暴动,暴动失败后同邓颖超等潜往香港;1928 年同穆青返川,穆青任四川省委书记,王一苇在省委宣传部工作。不久,穆青被捕,王一苇和组织上多方营救,没有效果,不久,穆青英勇牺牲。罗世文留学苏联三年后于1928 年由党中央派回四川省委宣传部工作。罗世文同王一苇在工作中建立了感情。她不仅是罗世文的贴心人,更是罗世文的亲密战友。
王众音深情地回忆说说:“在我的印象中,穆青人一表人才,西装革履,很有才干,性格开朗活泼;罗世文也相当漂亮,身材魁梧,皮肤白皙,高鼻梁,大眼睛,经常穿长衫,戴呢帽,笑容可掬,平时沉默寡言,说起话来很有分量。世文特别爱读书,手不释卷,他还有个怪脾气:爱闻书。每看一会书,他就要把书拿到自己鼻子下闻一闻。二姐和世文见我长大了,就有意识地培养我。他们让我看左翼作家的作品,还让我给他们传书送信。1933 年春,世文还介绍我加入了共青团。1932 年,二姐在重庆法院被军阀李汉臣部逮捕。经父亲多方托人保释出来。出狱后才知道报上发表了以她的名义写的‘反共宣言’,她十分气愤责备父亲不该代她签这份文件。她把这些情况给世文汇报了,说明那‘反共宣言’确实不是她写的,因为她不会写骈体文,而‘反共宣言’是用骈文写的。世文在省委会上提出恢复她的党籍,未能通过。世文相信她,仍与她一起生活。以后,因李汉臣的势力扩大到成都,想娶二姐作小老婆,二姐只好在几个好友资助下化装逃出四川,到日本留学。不久,世文去了川陕苏区。35 年夏,我在当时县教育经费贷款资助下到日本留学。我和二姐在日本参加了我党在日本组织的革命活动。1937 年‘七·七’事变后,我们姐弟先后回到上海,又去到延安。到延安后,她在延安法院工作,我则去了八路军总司令部工作。从此我再未见过二姐!可是,革命成功后,她却因曾经发表过所谓‘反共宣言’而在60 年代被审查批判,含泪自杀,而且头顶叛徒的高帽而死不能瞑目……。”
王众音说:“总观二姐一生,给我的印象是好的。她和穆青、世文,是我共产主义的启蒙老师。她是四川最早的一批女法官之一。她对同志热情诚恳,党所要求,再所不惜。世文领导遂宁暴动失败归来,她热情相助。程子健说需要资金租房建立党的机关,她立即取下自己的金项链去换钱。解放后即使受到怀疑和审查,也还把最后的积蓄全部献给了党!”
临别时,王众音紧握我的手,感情深沉地说:“家姐参加革命很早,两任丈夫又都是省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却遭到审查,乃至自杀。人都已死,夫复何求?只求组织上还她一个清白。当然,这需要舆论的廊清与促进。久麟同志,拜托了!”
王众音的嘱托激起我心中庄严的使命感。我立即冒着酷暑去到北京,采访了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野萍和中组部老干局局长郑伯克。
陈野萍和郑伯克都是三十年代四川省委的领导干部,曾在罗世文领导下工作,与罗世文也较熟悉。郑伯克告诉我:“罗世文在抗战后由延安派往成都担任四川省委书记,领导四川的统战工作,为四川地方军阀参加抗战作了大量工作。在此期间,他提出要与王一苇结婚。但当时省委考虑到王一苇的‘反共宣言’尚不能确定是否她本人所写;而且她当时主要搞统战工作,经常与四川军阀的太太小姐出出入入,而罗世文是党中央、毛主席派到四川的党代表,二人身份悬殊太大,结婚也不大合适,就没有批准他们的婚姻。‘抢米事件’后,罗世文与车跃先被捕,四川省委非常紧张,担心罗世文家中的资料没有销毁,被国民党查获,造成党组织更大损失。省委研究必须派人去罗世文家中销毁他留下的所有材料。这是十分危险的任务——因为罗世文家可能已被国民党特务监视。派谁去好呢?大家都认为派王一苇去最好。因为她同罗世文同居,最熟悉情况,同时如果已被监视,她去了也好解脱。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她。她答应了。第二天,她如约找到我,说已去销毁了罗世文留在家中的所有资料!就由这件事,我们就可以断定王一苇不是叛徒!如果她真叛变了,我不就被逮捕了吗?我今天可以代表党组织正式地告诉你,你可以在《罗世文传》中正式称王一苇为罗世文妻子!”
郑伯克的谈话,就象是从历史深处的岩浆中锻压出的金碇一样灼热、厚重,一样金光闪闪!它使我释去了心中的一大疑问。
郑伯克还决定派人把罗世文的档案从中组部的档案库中调出来,让我复印了带回重庆。
我根据王一苇弟弟提供的线索,到文化部见到了贺高洁,她带我见了她母亲贺敬辉。贺老已是将近八十岁的老人了。但她记忆尚好,谈锋犹健。她说:
“我与王一苇是二十年代末在重庆从事妇女运动时认识的,后来因军阀李汉臣对她有歹心,把她抓了,经多方保释后出狱,不得已在妇女界资助下去日本留学。抗战初,我在成都搞救亡运动,发起组织了妇女赈灾会、妇女救国会,并担任了妇女抗敌委员会总务股长和四川青年救国会组织部副部长。大约在1938年初,王一苇从延安回到成都,同我们联系上了。她发起成立了妇女救济会,搞上层统战工作。1940 年,周恩来派人把朱老总的女儿朱敏和我的女儿贺高洁接去了延安。1940 年春,罗世文被捕不久,王一苇来我家躲藏,她心情万分悲痛,晚上经常做噩梦。有时半夜醒来抱着我痛哭,说又梦见了世文,浑身是血。我忙好言安慰她!……
“解放了,穆青和罗世文都成了烈士,王一苇照例应该有个好的归宿了。可是,她却受到怀疑和审查!1965 年我从北京回成都,收到她寄来很久的信,忙去看她。只见她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敢开门!她说:我不敢开门,开了门他们要整我!真令人痛心!我立即去找高法院院长甘棠,问她怎么回事?她回答说:有人告王一苇在重庆写了反共文章,出卖了罗世文等等……我听了大吃一惊!立即对甘棠说:王一苇古文不好,哪里写得出那种骈体文?罗世文被捕后她还到我家躲藏,以后她也被捕受审,怎么能说罗世文是她出卖的呢?可是,甘棠根本不听我的!我听说,甘棠原来的丈夫是周凤平,1933 年罗世文当四川省委书记时,他是副书记;抗战时期延安审干时,周凤平和四川地下党去到延安的很多干部都被当成国民党特务审查,周凤平被审查批判时,甘棠出面揭发批判他。周凤平受不了,就自杀了!现在,她又领导审查揭批罗世文的遗孀……真不知她是怎么想的。
“王一苇死得很凄惨!是那个环境把她逼死的!”
三
我把山东、北京之行了解的情况向陈文作了汇报,希望能将王一苇的身世、特别是她写‘反共宣言’之事澄清,为她恢复名誉(文革前党员自杀算叛党)。陈文同志非常重视此事,对我说:这样,我带你到白戈同志家,由你向他当面详细汇报,并请白戈给省委组织部谈谈,早日为王一苇平反。”
陈文带我到任白戈同志家。任白戈亲切地接待了我们。任白戈是三十年代的老革命,文革前任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和重庆市委书记。他个儿不高,微微有些胖。她听我说王一苇文革前被省高法院审查,含寃自杀,禁不住悲痛地高声说道:“哎呀!我不知道!她怎么不给我说呀!我是了解她的呀!在日本,她和哥哥王众音工作都很好!”他听完我的汇报后,剀切地说:“此事我一定给省委组织部讲,请他们为王一苇落实政策!”
就这样,我将王一苇以巾帼英雄与罗世文夫人之双重身份,写入了《罗世文传》。
《罗世文传》从1979 年底写出初稿,写了五稿,写得很艰苦。省市委宣传部和文化部门对《罗世文传》的写作都十分重视。重庆市委宣传部不但给予经费上的支持,还请曾任重庆市委宣传部长、时任西南大学党委书记的张文澄同志担任顾问,为我审稿、把关。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即后来的党史工委、党史办) 主任陈文审读了四次书稿,指导我写好传记并为传记写了序言。他说,你这是代表党组织为罗世文立传,因为四川省党史还未写出来,所以你的任务就特别重。
1983 年10 月,《罗世文传》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即获四川省和重庆市政府首届社科奖三等奖。沙区宣传部还举行了“《罗世文传》出版座谈会”
陈文同志在序言中对《罗世文传》给予了较高评价:
《罗世文传》忠实详尽地记叙了烈士的一生。从1904年出生到1946年8月牺牲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总共42年。这42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但它对中国人民来说却是水深火热、血雨腥风的42年,是自求解放、英勇战斗的42年,是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42年。这42年,四川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描绘了一幅又一幅宏伟壮阔的历史画卷,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罗世文烈士就是这些英雄的一个代表。他既是这幅伟大历史画卷的画中人,也是伟大历史画卷的丹青涂抹者。幼年,他曾亲眼目睹辛亥革命中四川人民推翻满清政府的英勇战斗。五四运动后新文化在四川的传播,他有切身感受。他参与并领导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四川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为四川地方党创建作过重大贡献的老一辈革命家恽代英、肖楚女、杨阉公、吴玉章等同志,都是他的战友和知交。1925年下半年,他荣幸地由党派遣到列宁故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党和人民处于危难关头的时候,他回到祖国,回到四川参与省委领导工作,以后担任书记职务。他参与领导了邝继勋部队的武装起义,打起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的旗帜。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建立起川陕革命根据地以后,他以四川省委书记的身份去到根据地,在张国焘排斥打击迫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进行马列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为根据地的发展流了汗、出了力。抗日战争开始不久,他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派遣回川做川军刘湘、邓锡侯等的工作,后来又担任川康特委书记,对四川抗战初期的抗日救亡运动,对四川地方党的重建给予了有力的指导。1940年3月他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以后,在集中营里继续坚持斗争,不为敌人的压迫利诱所屈服,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和高尚的革命精神。在经历了六年多牢狱生活以后,他给党留下了珍贵的遗信,在刑场上高吟革命的诗篇,壮烈牺牲!
传记根据中共党史,根据四川地方党史的发展线索,记载了革命历史发展如何哺育烈士成长;烈士又如何用自己的革命实践,用鲜血和生命推动历史前进。鲁迅诗云:“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借用它作为罗世文同志一生的总结,我认为是比较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