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花初开,风正适合扬帆;
任重道远,策马当需扬鞭。
专家掌舵携东风,教研赋能辟新路。为了深入学习并践行新课改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加强骨干教师基于新课标的集体备课活动,提升教科研写作水平,7月18日我们开展了基于备课与教科研论文写作的主题培训活动。
乘实践之翼 赋备课之能
7月18日上午,青岛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红老师为全体学员们带来了围绕《学习科学与集体备课》的主题讲座。王老师深入剖析在学习科学的微创教学改革下如何精准高效备课,提高教学效率。
王红老师指出,教师要有教学研究领导力,才有方向感,重点强调老师们要从“行动大于理念”到“共识先于行动”,自主发起变革,从而“共识凝聚”,深入剖析当前中小学教师备课普遍存在的“九重九轻现象”。随后,王老师从集体备课框架建构、集体备课基本流程及方法、集体集备两个好建议、集体备课量表使用说明、单元课时备课量表使用说明等方面向教师们传授方法,进一步指导如何让集体备课更扎实有效。
王老师生动精彩的讲解激起了在场老师们的共鸣,培训中老师们积极互动,思维交融。课后,老师们见缝插针,紧紧围着王老师,围绕“如何提升集备实效”进一步追问研讨,寻求真经。
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教育是“做”的哲学,以实践为引领,以课堂为阵地,从生本出发方能走出备课误区。
习撰写之道 赋科研之术
俗话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为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切实提升教师队伍教科研水平,7月18日下午,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勇老师为我们带来《教科研论文撰写的道与术》专题讲座。
教科研论文撰写之道:
实践、反思、阅读
李老师指出教科研写作应立足教育实践、勤于教育反思、坚持阅读汲取。首先,教师要树立问题意识,保持思维敏感性,做“反思性实践家”。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融合教师实践性知识、教育理论对问题进行反思,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学术性论文。他通过具体的案例,详细地说明了如何对一个问题、一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认准方向,在一个领域深耕下去,定会有所收获。其次,阅读是一种输入,写作是一种输出;阅读是一种学习,写作是一种创造。没有输入的积累,就难有输出的质量。教师要坚持专业阅读:以读促写,以读增学。
教科研论文撰写之术:
规范、创新、技巧
李勇老师聚焦教师对论文撰写的困惑,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载体,分别从论文的定位、论文常见类型及模型、常见的问题、选题、主体撰写要求、发表渠道等这几个方面与大家展开细致的研讨。他结合实例,强调论文的切入点要小且要有所创新,提示我们要善于从日常有效的经验与做法中学会提炼;同时指出行文撰写要做到脉络清晰,逻辑严密;最后就老师们关心的投稿问题,从编审的角度进行指导,助力投稿命中率。在李老师轻松愉快的培训氛围中,广大干部老师们认真倾听与记录,对论文撰写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收获满满。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李老师将丰富的审稿阅历为在场的教师带来了学得会、用得上的教科研论文撰写的可行性指导。相信通过本次讲座,教师们能挖掘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科研论文,从而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座结束之后,学员们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实践情况,围绕“如何有效提升教师集体备课效能”“如何提升论文的写作水平”两个主题进行分组讨论。
培训结束后,大家就自己的所思所感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将所学所悟融通共享,碰撞提升。
川不辞盈勤砥砺,硕果盈枝馥郁行。采撷一缕智慧,在思考中留住芬芳;聆听一场盛宴,在学习中收获成长。本次主题培训活动内涵丰富,多维度、多层级地助推了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愿各位教师能以实践为翼,乘研思之风,充实自身,为学生赋能。
图文:第1小组、第9小组
编辑:第1小组
初审:张建全、李丽娜、张潇雨、陈春婷
复审:邱展祥
终审:卢亚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