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恩明(生活随笔)

——记我的画家好友

作者    吴建华

用户14107494
创建于07-18
阅读 111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退休后,曾经要好的发小、同学多半会相约相聚,共同追忆年轮的过往时光,从中捡拾当年留在脑海深处且又记忆模糊的底片,通过各自大脑洗印、努力拼凑出来后,居然感受到少年乃至童年时光的碎片都是那么美好……

       童年发小恩明,属猪,姓王,是我发小中印象深刻的一位,他长我一岁,都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人,我们是前后栋邻居,也是江右抚州老乡。恩明酷爱绘画,学有所成,是业界名人。说到画画在我记忆中他能爱上这一行可能是缘于一次偶然,那是小学五年级,年级开设美术课,首节课是对照一柄火炬写生,不曾想他画的火炬却被美术老师李少坤拿在课堂上作为优秀画作进行了点评,课后还鼓励他好好学画,言下之意非常认可他在绘画上的天赋,也对他寄矛厚望。多年后,冥冥之中我常想他爱上绘画可能与此有关,这样的话李少坤老师也应算是他走上绘画之路的启蒙老师了……记得上高中时有一次去恩明家里,看到他在笔记本里画的一幅人物速写,当时一看就知道他在上化学课时没有听讲,而是鬼使神差的拿捏住了我的班主任陈福如老师在授课时的表情、眼神,她左手下垂,右手臂上抬且三个手指捏着粉笔,站在讲台上面向学生授课时的人物特点。速写是用钢笔画的,寥寥几笔把陈老师的授课情形刻画的十分生动、传神。事后我把这幅画在笔记本里的速写拿给陈老师看了,陈老师看了自然知道这是自已的学生在课堂上即兴画的自己,只是我没想到她看后却表现的十分高兴,还说画中人物的身材、脸形轮廓、眼神举止和齐耳短发都非常符合自己的形象和特点,确实画的很好,末了还说了句作画之人是个可塑之才。

       此后不久,我们都参加了工作,后来又都各自成家,虽说也近在咫尺,来往却少了很多,但我们双方却也从未间断过对彼此的关注。八十年代初期恩明开始专注油画,并前往广州美院一边勤工俭学一边攻读油画专业。两年后,结束求学生活回到南昌,开始遍访名师、广交画友,从中获得指导、广泛交流,提高自己的绘画基础和探索技法上的不断进步。九十年代初期,他报名参加了婺源乡村民俗风情采风写生活动,创作了油画《梦回故里》,此画在参加南昌钢铁厂职工书画摄影艺木展览时,被时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马宏道亲点一等奖。这也是恩明遨游在艺术领域里获得的第一个奖项,那天晚上面对获奖证书,他看到自己多年的付出与坚守终于获得业界认可,不由。,更加坚定了自已的方向。……

       进入九十年代,对恩明来说是十分坚难的一段岁月,这一时期国家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一家三口,孩子读书需要花销,一日三餐的日子也需要花销。更要命的是自己每个月的绘画成本对于他这样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却是一项不小的支出,生活捉襟见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爱人时常会在他面前抱怨,甚至闹的不可开交,就这样生活和事业这对矛盾摆在恩明面前该去如何化解,是到了他不能不去考虑、也不能不去决择的时候了……一天晚上,他来到爱人身旁深感内疚的说道:“这些年你要上班,要管孩子,还要操持家务,我也没帮上过你,你不容易,也确实苦了你了……”爱人听了,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说:“你这大晚上的唱的哪出哇?什么时候也学会煽情了?”恩明答道:“噢,我没煽情,说的是心里话,是这样,这些天我在附近考察了,打算办个美术辅导班,这事前几年就有过想法,一来可以改善生活,二来我可以继续从事我喜欢的事业,这也算是以画养画吧,只是……只是……”恩明说着欲言又止。爱人听着不禁问道:“只是什么你说吗。”他看着爱人,满含歉意的说道:“只是家里和孩子,日后还要继续仰仗你了……”爱人听了,鼻子一酸,两行泪珠滚落了下来,不知过了多久她揉了揉双眼,象似在对恩明、又仿佛自言自语说:“哎!这么多年了,我也早没脾气了,可能是我上辈子欠你,现在给你还债来了……”

       一个月后,恩明的美术辅导班开班了,他教学认真,收费合理,赢得了不少周边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就这样他们一家生活渐渐走向正轨,恩明也开始生活、事业两不误。之后,他的老师和朋友又帮忙把他推荐到了江西著名喜剧电影导演张刚名下从事电影美工,还有多所民办院校做兼职艺术教授……后来,谈起这一时期经历,恩明至今记忆犹新、也有着自己的深刻认识,前不久他就这样告诉我:“不管是开辅导班,还是从事电影美工,或是在民办院校做兼职艺术教授,我感到最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我有时间静下心来,在绘画这个充满魔幻的艺术领域里认真总结和思考了许多问题,久而久之我的思维开始变得清晰了起来,过去总把一些看的很复杂的问题如今也变的简单了,不仅在绘画理论上有了进步,而且在艺术视野上也变得开阔了起来……〞

       听恩明如此说,作为发小及好友的我不难理解,他在探索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与进步,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满腔心血,都是十分不易的。作为南昌本土画家,他从事油画创作有四十余载,成就很高,业内好评如潮。恩明的早期作品以静物写生为主,也包括人物肖像,侧重写实,这一时期他扎实了基础,练就了过硬的功底,也创作出了一些优秀的作品。九十年代后期到二十一世纪初的十年间,他的作品以写实为主,多半是以田间地头、山川河谷、工厂林区为题材,手法上注重色彩也追求飘逸,作品直抒胸臆,内容丰富多彩,真实的再现了这一历史时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风貌。1997年恩明创作的油画作品《肖像》荣获了江西省油画年展二等奖,2000年参加首届江西省农民文化艺术节,他创作的油画《静物》荣获一等奖,2005年他的油画作品《女教师》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闲暇时光,恩明常会抽空去家乡采风写生,体验故乡风土人情。他曾告诉我江西是红土壤的故乡,而他的家乡就处在红壤土较为集中的地方,每当踏及故乡这片土地,看到蓝天白云下成片成片的红壤,都会心生震撼,心中会涌起莫名的情感。随着时光远逝,他渐渐地和故乡的红壤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要用手中的画笔去讴歌和赞颂这片神奇的红色故土……2007年,恩明在心中构思多年的“红土地之歌”系列油画创作思路已日趋成熟。但在几次下笔进行创作时不知何故,他画着画着却又深陷痛苦之中,总是犹豫不定,而且这一情形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知道自己是陷进了艺术创作的瓶颈,想从中跳出来,却被已经固有的惯性思维、创作模式羁绊住了手脚,不能自拔。为了能够尽早跳出这个瓶颈的怪圈,恩明思虑再三心中盟生出北漂的想法,决定去北京发展,到祖国的艺术中心去学习、交流、开阔视野。于是,一天晚上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爱人和孩子,家人听后虽有不舍但还是默默的支持为他打理了行装。

       2008年恩明来到北京,他先是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生班进修学习,结业后他去了北京宋庄的文化艺术社区,在那里他一边生活一边学习一边从事油画创作,七年下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还被中国油画写生俱乐部吸收为会员。其间,恩明得知父亲病重无心继续北漂,匆匆赶回到家里照顾父亲。一日,我去恩明家里看望伯父伯母后,坐在一起聊起了童年往事,之后他又和我聊起了北漂的日子。北漂让他受益匪浅,在那里他结识了不少名家广交了众多朋友,虚心请教努力学习,广泛交流博采众长。他说那段生活和学习让他懂得了如何用心去感悟生活、去揭示生活,只有当你用心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你才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美好。之后他又说艺术创作也是如此,首先你要到生活中去发现素材、去捕捉灵感,然后用心去感悟、去聆听,你就会发现艺术和生活原本是相通的……不久,伯父安祥离世,恩明送走父亲后又继续北漂,其间,2011年他创作的油画《风景》在北京国际博览会上展出;同年,作品《自然之一、二、三、四》参展北京宋庄艺术节;2013年他在南昌市美术馆成功举办个人大型画展;2014~2016年又连续三年参加江西省写生协会美术作品展览。

      2016年,北漂八年的恩明从北京回到南昌,一天,他通知我去看他北漂时期的作品,看后我能感觉到他确实进步很大,创作理念有了质的突破,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画风不再拘泥保守、色彩不再单一,我为他感到高兴……北漂结束后,恩明在家一边照顾着年迈的母亲,一边继续创作“红土地之歌”系列油画。2018年他的红土地系列完成,引起了美术界的轰动,受到了国内外业内人士的好评。红土地系列风格不同已往,除写实外画家还兼容了印象派笔法,强调写意,色彩夸张,下笔从容大胆稳健。关于红土地系列我曾问起过恩明创作的初衷,他是这样告诉我的:“最初,我只是对自己家乡的红土有一种情结,但时间长了就想起了南昌是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想起了井冈山是第一个武装根据地,想起了瑞金是新中国的红色故都……这些红色元素,不都是在我们江西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的吗?或许这就是我要创作红土地系列的初衷所在吧!”听恩明说完我能感受到他对这片红土的深深眷恋和挚爱,我想他的红土系列创作也是对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所做的的贡献吧!

       2017年,恩明在北京参加了“艺融北京”名家作品展;2019年在南昌699艺术园区成功举办个人油画作品展;2022年6月在南昌云观美术馆举办了个人大型人物现场写生作品油画展;2023年先后在南昌朸画廊和云观美术馆举办个人系列画展,历次展出的作品包含了他的早期作品,如静物、人物肖像、写实系列、抽象系列与及中后期的太行山系列、井冈山系列和红土地系列,展出作品受到广泛好评……近期,恩明创作的无脸系列又在美术界引起不同凡响,受到广泛赞誉,被业内同行亲切的称为“南昌的凡高”……我和恩明的友情超出了半个世纪,这么多年了,在我的印象里他似乎从来没有闲着,今年,他把视角放在了服务城市生活的地铁上,开始用眼、用心、用情、用手中画笔捕捉城市日常生活的瞬间,记录下了行色匆匆的上班簇、打工簇、休闲簇、还有情侣及背着书包的孩童等各式人物在地铁上的各种情感流露……

阅读 111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