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心灵之光 健康快乐成长
——城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顺其自然
创建于07-18
阅读 3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沐浴心灵之光 健康快乐成长

                   ——城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根据文水县教体局《关 于 进 一 步 加 强 师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实 施 方 案 》的要求,我校扎实有效开展工作,现做一梳理总结。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紧紧围绕“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秉承“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努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扎实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心理课堂、心理主题班会、学科渗透、文体活动、户外团建、家长会等形式,深层次、多主题、多地点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现“三全”育人的心育模式。

一、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心育基础

        学校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师志刚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统筹协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政教处主任、工会主席、专兼职心理教师、各年级主任和班主任为组员,依照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注重学生心理健康队伍建设,设立政教处引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直接指导的心理健康协会,并由班级按要求推选一男一女心理委员,形成“班级、年级、德育处、学校”逐级负责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二、建构心育模式,做实心育功夫

          经过有效的实践探索,学校形成“三全育人,四位一体,五育并举”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三全育人,赋能心灵成长

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配备配足专职心理教师,大力发展喜爱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师为兼职心理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联动,建立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学校充分发挥专职心理教师的带动作用,兼职心理教师的扩散作用,各班级班主任、科任的渗透作用,安保人员加入的预警作用,形成协同协作、同向奔赴的心理育人合力,进一步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四位一体,关注心灵健康

学校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服务,形成教育教学、心理健康筛查、心理辅导、危机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框架。

(1)开足课程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参照《山西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南》,学校开足开展多主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到以活动为载体,心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切实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开展动态心理健康筛查

        学校每月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状况摸查,通过学生自我报告、心理委员及班主任日常观察上报、家校沟通、专业心理评估等方式,使用灵活、科学的心理筛查手段,对潜在的高危学生进行识别,建立心理预警名单和预警学生心理档案,提高学生心理工作的针对性。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定期对预警学生进行心理访谈,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对其中的高危学生进行必要的实地家访;持续做好成绩波动较大、家庭出现变故、家庭关系复杂、亲子关系紧张、患有心理基础疾病、沉迷手机或网络、家庭经济困难等重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3)做好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室工作日由专职心理教师值班,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学校2名兼职心理教师定期安排教师、学生开展个体辅导,为主动预约、筛查结果有异常、心理委员及班主任提交的需注意学生等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学校对已知的有特异体质、特殊疾病、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给予了适当关注和照顾,并进行动态监控。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不宜在校学习的学生,由监护人安排治疗、休养,并进行明确指引,让班主任、年级主任处理心理危机事件有章可循。兼职心理老师对异常心理状况学生,或转介至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的学生,做好回访工作,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对转介学生的诊断结果,向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反映相关情况,并研究决定学生是否适宜留校学习。

(4)健全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成立以师志刚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年级主任、班主任、安保人员为组员的心理危机干预组,并对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进行情境演练,力保在危机事件真正发生时能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建立四级心理预防机制,即:班级心理观察员、班级心理预报员、班主任心理消防员、心理老师疏导员,并要求各班班主任每周上报学生心理情况,并做好家校的跟踪反馈。

3.五育并举,助力心灵成长

学校坚持将心理健康工作渗透到各项活动中,通过以德育心、以智启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五育并举”助力师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1)以德育心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青少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具体活动如下:每日五分钟演讲;每周组织班级收集、熟记不同主题的名言警句,如文明行为相关方面等,借此强化学生坚韧品格;班主任在班会课时以心理学知识为基调,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开展心理主题班会,如《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科普》等;团委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活动,如走进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协助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提供平台给学生,让其将学到的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2)以智启心

学校注重启迪智慧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将课程教学、学科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科教学过程,如学校多次开展科技节等实践活动与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创造、动手、动脑的乐趣,切实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3)以体强心

学校注重以体育锻炼强健师生身心。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创新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形成人人参与、彰显个性、充满活力的体育运动活动氛围,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保证运动时间。开足开齐体育课,落实好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创新“活力大课间”健身操,集中开展各种体育比赛,每年开展春季运动会,促进每位学生掌握更多运动技能,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和睡眠时间。二是加强社团建设。初一初二年级每周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以美润心

学校注重以美滋润师生心灵,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借助学生艺术社团、兴趣小组活动等载体,广泛开展舞蹈团、器乐团、书法协会、国画创作等艺术活动,着力提升美育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普及面向人人的美育实践活动,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推广面向全体学生的书画展览、工艺作品展览、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朗诵比赛等,激励学生形成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5)以劳健心

学校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发挥劳动独特的育人作用,以劳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一是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加强劳动教育学科渗透。二是设立劳动周,推行劳动家庭作业、开设劳动教育兴趣社团,落实好校园劳动和班级劳动等常态化劳动实践活动。三是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持续常态化开展花草种植劳动教育,拓宽劳动实施的实践空间,让师生走出课堂、走进劳动实践,放下手机、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以最本真的劳动行为促进大脑的发育、让身心得以锻炼。

三、探索家校共育,拓宽心育阵地

        学校在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挖掘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功能和资源,拓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体。一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沟通学生情况(思想情绪、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落实家访工作,校领导带头家访,班主任通过实地、电话、网络等形式每学期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科任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家访,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二是承担家庭教育指导任务。发挥心理健康专业指导优势,落实学校开放日和家长接待日制度,定期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举办“家教伴成长协同育新人”等活动,指导家长转变育人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环境。三是用好社会育人资源,把教育延伸到社区。统筹各类资源,拓展校外教育空间,主动同各类社会单位联系沟通,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开展系列活动。利用各方资源丰富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心理健康需求。

 

 

四、开展梦想舞台,丰富教师生活

只有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为了教师的健康成长,学校为老师们开设了“教师梦想舞台”,缓解老师们教学压力,丰富老师们也许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有探索的勇气,更需要有行动的决心,在行动中不断创新、改善。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专家团队的指导帮助下,学校将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为全面推进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阅读 33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