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AVF取栓+狭窄切除术总结
莫攻
创建于2020-03-26
阅读 13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患者年轻女性,尿毒症规律透析5年,主因“内瘘肢体疼痛2天”从外地来工作室就诊,通路史:5年前李老师行右前臂桡动脉—头静脉AVF术,使用3年后吻合口血栓导致闭塞,再次找到李老师给予近心端内瘘重建并使用至今,透析血流量可达260ml/min。当地医院彩超检查测肱动脉流量约500ml/min,血管扩张处附壁血栓形成。查体:内瘘吻合口震颤良好,血管杂音明显,扩张处血管较硬、压痛明显。
彩超检查可见内瘘血管扩张处附壁血栓
血流变窄
彩超检查发现血管扩张处近心端存在狭窄段,长度约8mm,狭窄段远心端可触及搏动而无震颤,近心端震颤明显。
那么:
1.患者内瘘疼痛2天,考虑有新鲜血栓形成,可否给予推注尿激酶溶栓就可以解决问题?
2.患者透析血流260ml/min,流量足够,狭窄不解除行不行?
3.如果溶栓不成功,PTA能否一次性解决附壁血栓和狭窄呢?
然而,李老师却选择了开放手术,为什么呢?
附壁血栓往往都是陈旧性的,形成时间较长,为“成熟血栓”,主要成分为机化的纤维蛋白组织成分,与血管壁粘连,如图中示,这样的血栓是尿激酶溶不开的,球囊压不碎的,只能切开取栓。
患者之所以透析流量足够,是因为狭窄部位刚好在动脉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中间,既不影响引血,也不影响回血,这样狭窄往往被忽略,直到狭窄导致血栓形成,内瘘闭塞。因此,内瘘要重视定期监测、定期复查,测量肱动脉流量。此处狭窄已导致附壁血栓形成,是需要干预的。
狭窄的处理可以选择球囊扩张,但是考虑到较高的费用和需要反复扩张的问题,患者仍然选择手术切除,如图示切除狭窄段长约6mm,端端吻合血管。
保留了患者动静脉穿刺部位
手术后测肱动脉流量明显增加,达807ml/min
从这个病例总结:
1.内瘘附壁血栓往往机化,粘连血管,溶栓和球囊取栓效果差,需要手术切开。
2.透析血流量充足、静脉回血顺利并不代表内瘘没问题,维护好内瘘需要定期监测,定期复查,一般每次透析前需要物理检查,每3个月复查血管彩超,测量肱动脉流量,发现问题早期干预,保护血管资源。
3.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权衡利弊及患者意愿,最终选择适合患者的!如下杨世峰博士所讲
为了患者的利益,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阅读 1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