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性C形切口
外省患者,血透12年,内瘘修复3次,最近1次修复后透析5年,3天前再次因流量不足找到李大庆血管通路工作室,彩超检查后发现内瘘吻合口静脉端狭窄,于原吻合口近心端1cm处行第4次内瘘修复术(端端吻合),术后透析2次,透析流量达标,内瘘通畅。
吻合口非血栓性狭窄,透析流量不足
发生于吻合口处的狭窄是动静脉内瘘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内瘘血流量不足,最终导致内瘘血栓形成和闭塞。
目前需要临床干预的内瘘狭窄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二、手术重建。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不损伤血管等优点,适用于前臂近端及上臂瘘管发生的狭窄。作为外科手术的替代方法,也可用于前臂远端瘘管发生的狭窄。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PTA技术在处理近吻合口处狭窄的治疗效果有限,治疗后弹性回缩明显,多数于扩张后3-6个月再次出现狭窄,且价钱较贵,患者仍然难以接受。
外科手术治疗
近吻合口的狭窄在我们血管通路中心仍然以手术重建为主要治疗方式,于原吻合口近心端重建内瘘,切除狭窄段,重新吻合动静脉,术后不影响正常透析,损伤小,持续时间长,再狭窄率低,而且对血管资源没有造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