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示范 让德育落地


——上游学校2024暑期第一阶段培训1

用户12172261
创建于07-17
阅读 370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师道远而学无涯,善若水需孜孜不倦,深耕耘且广积粮,教师的肩上,应担起清风明月和草长莺飞。

7月15日,三沙源上游学校和上游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上游学校”)为期3天的“2024暑期第一阶段培训”启动。启动仪式上,刘历红副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工重温了2016-2024年假期培训关键词。本次培训的关键词是“以身示范,思维进阶”。

聚焦初议:以身示范,究竟要示范什么?

培训伊始,刘历红副校长带领老师们用结构化思考的方式就“上游文化元素中是否有关于做人准则的要求?”展开研讨。

高中语文教师李顺善针对上游文化中的《上游教师行为指南》拎出“坦诚交流、奉献自我、自信宽容、时间观念”等关键词。其中,坦诚交流与自信宽容是如何他处,奉献自我和时间观念是如何自处。他认为,反躬自省是途径,拔节而生是结果,相观而善是见贤思齐。

初一年级主任周津如提出,所谓准则就是标准、原则,也可以理解为准许的原则。对照上游文化元素,向内,我们要反躬自省,拔节而生,力争上游。向外,我们要相观而善,也就是要有利他的思想。以身示范要求我们用上游准许的原则去行动。

初中部执行校长陈璞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易经》中讲,上止正。“上”意为一生要不停的追求上进。“止”意为在上进过程中要适可而止。“正”则是指人在上进过程中会出现差错,要及时调整,把自己拉回来走到正道上。上游校训中的“反躬自省,相观而善”就是“正”的方法,我们身正,学生会不令而行,从而使其“正”

校长引领:应如何以身示范让德育落地?

1.上游学校的校训更多表达的是过程中的方法和状态。王校长指出,“反躬自省,相观而善”是方法,是上游文化中的支柱,是上游反思文化的体现,与“检索”不谋而合,就是要回过头来看一看以往的做法是否正确?“反躬自省”是向内检索;“相观而善”是向外检索,是与他人的对比,强调集体的力量,相信他人,合作才能产生更大的成果。“拔节而生,力争上游”是成长的状态。其中,“拔节而生”是指人的成长更多依靠的是人的内力,内力是自我的积蓄从量变到质变;教育学生只从外力上简单约束、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的成长最终是自我成长。教育根本来说是自我教育;“力争上游”表达的是一种拼搏的、努力向上的状态。

《上游学校教师行为指南》是检索的依据,是“反躬自省”的五个基本方面,是自我反省的标准,我们应该时常反问自己,才会产生正确的行为。但目前,让德育落地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有观念行为不到位,观念与行为之间没有紧密关联,有的停留在口头上,知行不一是当前最大的问题。王校提出,没做到知行合一的关键是:对标反思(检索)意识弱;没有把“行为指南”中的准则和做人联系起来。以上种种,最终都回到了一个问题:我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2.重温上游学校办学初衷。上游学校办学理念中强调文化在教育中的力量,用文化的力量来达成教育的结果。纪律、法规或惩戒虽然能起到管束的作用,但却不见得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硬性的约束,而是像文化一样,没有看见但却明显地在发生着作用。对于学校德育工作而言,首先是氛围的营造,大到学校,小到班级,我们要营造一种文化的力量。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尺,去衡量不同的学生,而是想尽办法释放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理想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所有人都做得一样,学生出现问题才是正常的,如果没有问题,则无需老师的存在。此外,学生是否具备了审美能力,这是我们当前要侧重解决的问题。体育教育不是为了拿成绩,从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的角度来说,人人养成习惯要比获得成绩重要得多。我们认为,德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具有责任心。基于以上,才产生了上游学校的校训、“上下五条”等等,这些是我们反思时的标准,也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聚焦再议:上游教师如何进行自我修炼?

王校的引领,让上游人对“以身示范”有了更深刻地感悟。

语文组老师。读书人要努力修行成为君子。君子:温良,悲悯天下,见万物,见众生,有一颗良善的心对待他人。我们要尊重生命个体,要有职业敬畏感。大学之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生就是我们的家庭成员,教师在这个家里要产生正向的影响,要起到示范作用。所谓文学,就是人学。教育是把人当人,把自己当人,把学生也当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中说:仁义礼智,恻隐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作为人,要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当他人陷入痛苦时,要有恻隐之心。对自己的祸端要有羞耻心。

心理老师张旭磊。修身是一个人的终身必修课。修身首先要有一个坚定的初心,初心不变才能坚定。其次,要保持心灵开放,才能接受新事物。第三要不断觉察。第四,环境是由态度决定的,生命的意义是在不断探索中体验的。

青铜峡七中刘晔校长。她从四个方面对此议题进行解读。她讲到,人在世界上处理三个关系: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他人。1.人要生存需要一个职业,就要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和集体的关系,做人的基本素养是底色,职业行为表现出了你的道德人格;2.如何更好的以身示范首先要端正对问题的看法;3.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就不是教育,你眼中的别人就是你自己,自己要心中有爱;4.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可以慕强,但不要鄙弱。学生就是曾经的自己,包容他们,引导他们。

分组研讨:怎样做能让“以身示范”落地?

初中部讨论的情况。1.回顾上午培训的内容;2.我身边有哪些人在哪些方面让我敬佩、感动?3.和上次(寒假培训)的联系和区别?4.为何重提?5.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6.回归上游文化元素,反思检索。

初中部教师认为,上游老师的敬业、认真、革新和探索精神,已成为一种习惯。教师要奉献、要陪伴、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并发挥我们互助文化的优势。知行合一在落实上的确存在困难,在行动上确实有差距。解决的根本是要“选择相信”、“德育感染”、有“利他”思维。

    高中部讨论的情况。高一年级组针对如何以身示范、德育落地,给出了12字建议:全员示范、全员育人、由上至下。并提取了关键词:师、生、后勤服务、校,并依次进行了剖析,同时提出了他们的困惑。高二年级组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聚焦了示范的对象。并明确了以身示范的主体是:班主任、任课教师、辅导员,也就是“我”。他们提出的困惑,引发了大家的深度思考。


总结升华:这样做能让“以身示范”落地

    党总支书记引领。初高中分享结束后,薛海林书记分享了他的行知路。薛书记将“寻梦,追梦,圆梦”作为他教师生涯的三个核心词。始终秉持着“教书先育人,只有自己充满正能量,拥有乐观健康的心态,才能感染带动孩子,帮助他们拥有阳光健全的人格”的执教理念,用“脑”去思考教育,用“心”去品味学生,用“情”去感化学生。


    典型案例分享。蔡维君主任以自己的亲身案例让每位教师感悟到:“知行不合一,是底层逻辑出现了问题。我们一定要在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做出最好的选择。”

    


10:17

    陈璞副校分享。7月17日上午,陈璞副校长播放了上游学生表演的“好老师与问题老师”的视频,这让大家感受了平时与学生沟通时的语气、态度,处理问题时的方式方法等给学生带来的不同体验。告诫我们要以身示范做好学生德育的榜样。


    历红副校总结。在建设全国一流名校的过程中,教师的每一个行为也都应该是一流的。上游学校被社会高度认可的师生关系,但在这样好的关系中,时而也出现一些行为的偏差。要改变现状,首先就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不要抱怨,向内归因,或许是解决问题的良药。夯实做人的底层逻辑,建立准则,从我做起!

    相信在新的学期里,全体上游人一定会日出有盼,日落有念,心有所期,忙而不茫。向着我们的目标,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文字与制作:初二英语组海帆 韩岩梅 高美玲 孙永燕 马晗 张一帅

图片:买芮、郭海燕、于燕

初审:刘历红

终审:王力争

阅读 37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