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月”而行  寻思乡之情

——观王崧舟《最中国:月是故乡明》整合教学心得

宋贵华
创建于07-17
阅读 7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7月17日,王崧舟老师带领学生和老师们在“明月”这一文学意象中,见证温暖的乡情,回忆快乐的乡趣,寄托绵长的乡愁。

    心中的月亮  温暖的乡情

——观王崧舟老师《最中国:月是故乡明》有感


重庆市永川区红河小学校    许巧 


       今日,有幸观摩学习了王崧舟老师的《最中国:月是故乡明》单元整合教学课例,这堂课犹如诗意盛宴,王老师的字字句句匠心可见,让人久久沉醉在“温暖的乡情”的美好氛围中,深受启发。

        一、有效重构,深度解读文本价值

       王老师将《月是故乡明》《走月亮》《月迹》三篇文本整体构建在一节课中,让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直抵内核,揭示本质规律,即让学生体会“明月”这一文学意象所承载的多重思乡意蕴:明月映照最熟悉的乡土、明月见证最温暖的乡情、明月渲染最快乐的乡趣、明月寄托最绵长的乡愁;从而多角度理解“月是故乡明”的丰富内涵。

        二、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真实生长

       “学习情境”不仅是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促进学生盘活已有经验来解决生活问题。王老师的这节课以“为‘中秋节’撰写申遗推介语”为情境任务,贯穿整个课堂,引导学生经历了“文本阅读——内涵深研——情感体悟——自主表达”的学习过程,使得文本阅读向生活的转化水到渠成,也让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创意表达能力、文化认同感真实生长。

        三、实践活动,言意兼得根植文化

        王老师在这节课中,设计了循序渐进的系列实践:阅读《月是故乡明》中的两段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联系环境”感受熟悉的乡土;阅读《走月亮》中的三个画面,引导学生“联系风俗”,感受温暖的乡情;回忆《月迹》中的孩子们做的趣事,引导学生感受快乐的乡趣;回读《月是故乡明》,感受“我”更忘不掉的是绵长的乡愁,最后,播放“月是故乡明”的视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想象画面,感受明月所承载的永恒的乡恋。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关注言语内容,又习得言语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意象认知,奠定了情感基础。最后,学生用心用情写下“中秋节”申遗推介语的同时,也将文化的基因深植到血脉之中,因为以“明月”寄托乡情、安放乡愁、感怀乡土,所以最中国。

      “诗意语文”,无限魅力,感谢王老师带来的精神盛宴。星空虽远,我会一直抬头仰望、追寻。

思乡之情 与月共鸣

——观王崧舟老师《最中国:月是故乡明》有感


重庆市永川区红河小学校     熊芮


       今天有幸聆听王崧舟老师的《最中国:月是故乡明》这堂课,我深受启发,收获满满。王老师的课堂宛如一首优美的诗篇,徐徐展开,令人心驰神往。他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教学魅力,把学生和听者一同带入了一个满溢诗意与温情的世界。                                        

        一、情感共鸣与文化传承

       王崧舟老师开课伊始,便给学生们抛出一道调查题:“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你的故乡在哪里?你爱故乡的月亮吗?除了故乡,你还在哪里看过月亮?”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成功唤起了学生对故乡和月亮的共鸣。接着,他又提出一个精妙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说他乡的月亮再好,也比不上故乡的小月亮?”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同时,通过创设我国申报“中秋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情境,引导学生为“中秋节”申遗撰写一段推介语,在开启本堂课学习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月亮文化意象的深度解读

       在王老师今日的讲座中,他提到:“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其一为文学意象,其二是文学语言。而文学意象又可细分为人物形象、文学意象、词语表象。在他今天的这堂课上,重点引导学生剖析了季羡林先生笔下的月亮意象。通过对比不同地点月亮的描写,从瑞士莱芒湖、非洲大沙漠,到大海、高山,最终回归故乡的月亮。而后,借助《月迹》辅助孩子们知晓月亮连接着作者“快乐的乡趣”;凭借《走月亮》帮助孩子们体悟月亮照亮着作者“温暖的亲情”。最后回归主文本《月是故乡明》,让孩子们明白月亮代表着中国人永恒的乡愁。使学生理解文学中月亮的象征意义,并区分了“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不同情感色调,明确月亮不单是月亮,它是熟悉的乡土,是温暖的乡情,是快乐的童趣,更是永远的乡愁。通过朗读与赏析,逐步加深了对月亮这一文化意象的理解。

        三、每个人“心中月”的创意表达

        在课程的最后环节,王老师让学生回到最初的情境创设,围绕“月是故乡明”进行创作推介语。促使学生将个人情感与文化主题相结合,创作出极具感染力的文字。学生们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阐述推荐理由。王老师让学生自行对同学的推荐词加以点评,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和表达。整节课,学生在王老师的精心引领下,将月亮这个文学意象铭记于心。我坚信,正如王老师最后所言,多年以后,无论学生们身处何方,只要望见天上那一轮明月,都会忆起故乡的那一轮明月,想起故乡之月所承载的温暖乡情、快乐乡趣和永远的乡愁。

阅读 7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