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联体建设|洪湖市燕窝镇小学教联体建设初思考

陌上尘
创建于2024-07-17
阅读 206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校长视点】

   见春见燕见成长   

                 联教联学联未来

        时下,一次足以改写教育史的改革浪潮正在如火如荼推进,“教联体”时代蓬勃而来!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从“大起来”到“强起来”,这些由“教联体”绘制的教育蓝图令每一个教育人心潮澎湃。这次,洪湖市燕窝镇小学教联体作为首个市级融合型教联体之一跃上潮头。

       新事物新起点新征程带给我们的思考良多:家长需要什么样的校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教联体?我们深知,洪湖市燕窝镇小学教联体是应“时”而生,不是荣誉,不是名头,更不是虚晃,而是沉甸甸、实打实的责任。责任上肩,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让教育实实在在发生改变,是管理者的责任,更是教联体每一个人的责任。

新启魅力燕小“一校四区”

        燕窝镇小学创建于1967年,建校初学校命名为“武钢小学”。后来,河口、边洲的学生不断进入该校读书,规模亟待扩大,更名为“上河口小学”,1987年撤区建镇,学校再次更名为“燕窝镇小学”,延用至今。近30多年的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镇政府几度布局调整,先后有“新升隆”小学、九洲小学、武汉可口可乐第二希望小学(原天福洲小学)并入我校,服务范围辖集镇和燕窝片的9个村。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958名,在岗教师43人,其中市级教学能手4人,骨干教师6人。燕小人在教育田地中砥砺深耕,奋楫争先,用“洪湖市健康促进学校”、“洪湖市优秀家长学校”、“洪湖市质量抽样检测先进单位”等数项荣誉称号擦亮了自己的办学名片。近年来,学校又创造性地提出了“让每一只雏燕都能振翅高飞”、“习礼养正,培养如燕少年”的新时期办学愿景,走出了一条成就“魅力燕小”的办学新路径。

       如今,燕窝镇小学迎来发展新机遇,“一校四区”融合型教联体办学模式将使燕窝镇小学主校区的优质资源得以延伸,校园文化得到进一步彰显,教师发展空间更大、平台更高、凝聚力更强,学校大班额问题将明显改善,入学压力得到缓解,办学必将更加规范。后期,我们还将通过整合学科资源、打通年级管理、推行大教研组模式、发挥名师工作室带动效应、实施“青蓝工程”等,助推“一校四区”协同发展。

激活三所校区“一池春水”

      彭家边校区于1992年迁址中心村建校,是一所三村联合创办的农村小学。2018年重建教学楼及学生食堂,辖四个行政村,目前在校学生近300人,教师14人。

      吕家边校区是1997年由团结村小学、解放村小学和洪丰村小学三校合并,现有在校学生182人,13名教师。

       姚湖校区是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后,由省财政拨付救灾款和地方政府配资重建,于2020年暑期翻新获此新貌。校区现有学生150名,教师12人。该校区建有“陌上花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及“恒军图书室”。

       三所校区均开设一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这三所校区都是历经90年代合村并校重新组建,既承载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也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孩子成人成才的期盼。三所学校始终坚守“引路人”的信仰,撑起了乡村孩子们的希望和未来。“优质校带薄弱校”“美美与共”“共生共赢”是教联体改革的初衷与目标,当改革的接力棒传到燕小手中,怎样才能不负党和政府的重托,不负洪湖教育促进教育均衡的重担,不负燕窝人民的期望?我认为,学校发展精准定位重之又重。通过实地勘察、多方走访、学情分析,我们梳理问题,确定了“打造活力三校”这一建设目标。


一是注入文化内涵,让校园环境现“活气”。

       从今年暑假起,三所校区环境优化、文化建设将紧锣密鼓地展开,打造既是孩子课间休憩的乐园,也是潜移默化育人的阵地。9月1日,三所校区将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属于她的每一位燕少年。


二是盘活教师队伍,让师资配备有“活水”。

       根据教联体“师资同盘”方案,四校区共选派12名骨干教师进行交流轮岗,7月中旬,我们成立了“师资配备”工作专班,就主校区教师任教学科、教学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考量,确保教师流动有实效、合情理。同时,针对体、音、美、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采取一体化管理方式,打通界限,根据需要采取专递课堂在四校区同时线上授课。


三是推动办学条件改善,让农村孩子现“活力”。

       推进教联体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均衡发展,吸引在镇区就读的学生回到各自校区读书,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减轻群众负担,赢得群众赞誉,为乡村教育聚人气,注活力。


四是管理方式“大升级”,让校区交流更“活络”。

       四校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由同一个领导班子分线进行统一管理,这样更利于统筹开展以教联体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比武、教学基本功展示、读书节、运动节等活动,以活动开展催生四校活力。后期我们还将从课堂教学、社团活动、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激活三所校区这“一池春水”,不是梦。

打造教育联合“一条通道”

       教联体怎么“联”?综合四校区目前情况,我们确定从五个方面打造联合通道。


一是文化同系。四校区均以“如燕”文化为引领,着力培养“仁、义、智、勇、洁”五德兼备的如燕少年。其课程体系还在逐步开发过程之中,我们注入统一的文化内涵,进行环境优化、环境文化建设。姚湖校区有劳动实践基地,打造其劳动特色课程,四校区的学生均可在姚湖校区开展劳动特色课程。


二是管理同模。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四校区均采用教联体组织机构联合管理模式。


教联体总校长:叶洁红

执行校长:王晓琴 王双全 杜小波 杜翔 


同一个领导班子分线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开展以教联体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比武、教学基本功展示、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还要从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特色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定期开展德育活动。


三是教学同步。四校区在课程开设、目标制定、课时定量、教学进度等方面做到一盘棋同步走。(统一单元整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作业设计、统一评估检测)


四是活动同筹。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创节、研学旅行、社会实践等大型活动筹备做到主题一致、形式一致。


五是评价同标。教联体切合“如燕”文化——“让每只雏燕都能振翅高飞”理念,制定统一的评价方案,包含校区评价、行政管理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

狠抓品牌建设“六项工程”

        以“课堂与课程改革”为主线,以“领燕沙龙、头燕论坛、名燕引航、飞燕走教、群燕竞翔、雏燕高飞”六项工程为主抓手,以“区线协同”为主路径,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本年度教联体工作,努力开创燕窝镇小学教联体办学新局面,真正打造成均衡联动发展共同体,互补短板,互长优势,共生共长,共同发展,美美与共。

      东风已至,蓝图将展。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坚强领导和全体燕小人的共同努力之下,燕窝镇小学“一校四区”融合型教联体将在互帮互扶、互促互进中同频共振,走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想境界。

阅读 206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