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梦直播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西有苏东坡 东有陈仲达 

元帅故乡 贵妃故里

文昌东郊椰林乡村文化活动

创建于07-17 阅读1113

       文昌出圣贤,公期传千年

      海南每一座古庙,年年岁岁都有众多后裔汇集,其中武略将军陈仲达庙承载着海南的一段重要的历史、传承着移民文化的孝道传统,折射出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尤为值得记忆。

       为缅怀祖先的祖恩祖德,团结海内外东郊椰林陈氏宗亲,展现陈氏家族的积德行善、传承诗礼、仁亲爱民、清白继世、忠义报国的优良家风,营造庆祝二十大三中全会的良好氛围,文昌市东郊镇豹山村民委员会林春园村,特于2024年7月22-23日武略将军陈仲达元帅庙重建竣工公期之日,在林春园村,举办东郊椰林乡村文化活动。

图文无关

        元帅故乡 贵妃故里

        文昌东郊镇是历史文化名镇,拥有着“海南最好的风水”。这里不仅是“华侨之乡”、“将军之乡”、"国母之乡“、“航天之乡””,更是“元帅故乡”、“贵妃故里”。

      迁琼始祖陈拱宸之前就有代代出公卿家族基因

      海南陈氏渡琼始祖陈拱宸,出生于南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年),原籍福建莆田县玉湖镇祷坑村,进一步溯源,陈氏源于“颍水流芳”的河南颍川。陈拱宸是南宋太师(沂国公)陈仁的孙子,也是丞相陈文龙的从兄弟,妥妥的名宦世家,人中龙凤。

       “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美名传了700多年的陈氏家族,先后出了两个丞相,分别是陈拱宸的曾高祖父陈俊卿(左丞相,魏国公,赠太师,是与李纲齐名的南宋名相)、和陈文龙(陈俊卿的五世重孙,宋皇帝追赠二相上三代八人为太师)。

       陈拱宸因避战乱,于南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年),携妻黄氏、余氏,11岁的儿子陈仲达,由闽渡琼,落脚文昌安仁里(今溪尾村),宋淳祐九年(1249年)巳酉科乡试举人,官文林郎累任文昌知县,宋宝祐四年(1256年)卒于任上,葬文昌铜鼓岭岭下坑内村西侧。后世子孙分81支共600个村庄,自昌攀开始一个主要分支迁入文昌市昌洒镇凤凰村。

      文昌来了个陈拱宸兄弟是状元丞相

       文昌知县陈拱宸的丛兄弟是状元,状元陈文龙因有才能受皇帝赏识,并为丞相贾似道器重成为他的靠山。丞相贾似道身份也不一般,是西汉文学家贾谊的后人,南宋第5位皇帝宋理宗的小舅子。历代史传、诗文、戏曲等都对陈文龙备加褒扬。

       1、从小就“濡染先训”的陈文龙,深受曾祖父陈俊卿“人才当以气节为主”观念影响,自幼立志“忠君报国”,自幼“苦学不厌”,少年时期便显示出了超凡的聪颖和勤奋。

        2、未及20岁的弱冠之年,即以工赋、律而名噪郡庠。

         3、咸淳四年(1268)三十七岁的陈文龙状元及第,宋度宗御笔将其原名“子龙”改为“文龙”,字“君贲”,并被破例加官,授为宣义郎、镇东军节度判官,治所在越州(今属浙江绍兴),累迁崇政殿说书、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参知政事,闽广宣抚使、知兴化军、宋端宗追赠陈文龙为太师、丞相。

        4、明清两代,朝廷三次敕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明永乐六年(1409年),朝廷追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海军总司令)。因能保佑航运、渔民,清康熙帝在原有明初“三次敕封“水部尚书”的基础上,又加封“镇海王”(见阳岐尚书祖庙乾隆四十七年碑刻)。

        5、陈文龙与文天祥“隆名并峙,同为一代忠贞”(林则徐联语),同为南宋末年抗元民族英雄,而彪炳史册。陈文龙爱国、忠诚、节义的人格情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历朝历代名人雅士为其留下大量的诗歌、散文。《隐居通议》卷21载其启二首、诗一篇,称其“孝于母,忠于君,可历百世,非特以文章重”。

        6、宋咸淳间,在阔口街为陈文龙立状元坊。沿海以及台湾渔民素有“官船拜陈文龙、民船拜妈祖”之说,闽台及东南亚等地,都将陈文龙比作“海上保护神”。福州人称文龙为“尚书公”。仅在台湾和马祖,保存完好的陈文龙庙就有16座之多。 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民族英雄陈文龙研究会”“民族英雄陈文龙纪念馆”。     

       迁琼后从陈仲达元帅开始又是代代出公卿

       陈仲达(1232-1291年),元朝“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帅”从二品衔,陈氏迁琼始祖陈拱宸的儿子。1232年生于福建莆田玉湖,1242年随父迁入文昌,后初任南宋御前诸军都统制,辖琼山、文昌二邑。后来官至南宋右显武略上将军崖州、万宁诸州都归其统制,与元军隔海对峙。元军欲渡海,因忌仲达以海峡天险抵抗,不敢妄动。1279年,南宋灭亡。1283年,陈仲达在宋亡、元兵南下之际,以海南图籍归元,元世祖以海南图籍授仲达管辖,仲达见回天乏力,领受了封赐。被元朝授“怀远大将军、镇海军总管、琼州路安抚使”等职。

       陈仲达加封都元帅、镇国大将军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陈仲达征战讨伐当时是中国版图的交趾(今越南),被封为海南琼州路安抚使,正三品衔,赐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佩虎符。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五月,平定占城、安南,战事结束,带回椰子、占城稻优良种子,在文昌大量种植,元朝朝廷对陈仲达予以封赏。陈奉诏朝觐,上“平黎策”。被元世祖加封“镇国大将军”,从“琼州安抚使”任上迁升为“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帅”从二品衔,“并佩虎符”统领万安军、吉阳军(珠崖郡)、昌化军,平定黎乱。陈达仲是元代荣获皇帝颁奖的第一位汉人。

      1291年农历10月21日陈仲达都元帅不幸死于任上,终年59岁。

歌手胡杰夕

       状元的儿子都来做元帅,做陈元帅的同事

      同时兼任宣慰使都元帅的还有参知政事廉希恕。五年后(1296年),元成宗以宋忠臣子孙之名荫封状元陈文龙次子陈梦雷(湛江雷州沈塘镇仙梦村一世祖),他也是陈仲达的侄子,因此“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帅"同时有三人。

       儿子陈谦亨世袭继任元帅

       据正德《琼台志》,612页记载:“陈仲达师方至而卒,以子谦亨代统。”

       1291年,23岁的陈仲达长子陈谦亨,因父亲去世,世袭接任父亲帅位,元朝朝廷授于陈谦亨“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帅(从二品)”,系陈氏迁琼始祖陈拱宸之孙。死后葬于文昌市铜鼓岭旁紫微村西侧。(《广东通志》 卷三十一)    

       陈仲达一门五代为官,获得元明两朝“铁券”

       康熙《文昌县志》卷七《人物志》以“古科”栏目,记载了陈仲达祖孙五代六人的情况,咸丰《文昌县志》沿袭: 陈仲达:安抚使。 陈谦亨:仲达子,副都元帅。 陈谦吉:谦亨弟,万安知军。 陈元杰:谦亨子,琼山簿。累功封颖郡候。 陈善庆:元杰子,授朝请大夫。 陈乾富:善庆子,海南、北副都元帅。(康熙《文昌县志》,海南版138页)。

       陈氏一门历代传承。从陈仲达他开始,子孙五代多半参与治琼,有些直接是主官,陈家是炙手可热的琼官第一族。更重要的是他获得元世祖颁赠的“丹书铁劵”,与他写血书发毒誓“永不相忘”,保他世享官禄,除谋反外死罪可免! 这是无与伦比的信任殊荣。查海南历代人物,能得此待遇的未有第二人,他的第五代孙陈乾富降明后,亦获明太祖朱元璋颁赐的“宣慰诏”。一门五代,先后获两朝开国皇帝御赐陈家殊荣,绝对是海南千古仅有。电视剧的传奇都比不上陈仲达家族传奇。     

图片为琼剧《青梅记》青梅扮演者

       元朝文宗皇帝册封陈青梅为贵妃

      《元史卷三十三》文宗第二七四三页与《正德琼台志》中记录了元朝文宗皇帝贬居琼州的一桩逸事:“元帅陈谦亨家有侍娃,名青梅,通词翰,善歌舞,声色并丽。至治间文宗在潜邸,慕之。尝示其家,以觊窥之。意不就,因赋诗云:自笑当年志气豪,手攀银杏弄金桃,溟南地僻无佳果,问着青梅价也高。” 

       史志上记载了元至治元年(1321年),因宫廷内争,时为亲王的图帖睦尔(元武宗次子,太子),被英宗(1321-1323年在位)放逐琼州。图帖睦尔被贬来海南岛,寓居在琼州府(今府城)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帅陈谦亨家,其女儿陈青梅能歌善舞,声色并丽,能吟诗作赋,使图帖睦尔动了心。然尔落魄太子图帖睦尔一贫如洗,意志消沉,青梅姑娘不同意。

       清光绪《定安县志》根据《王氏族谱》记载了此事的后续,元太子当时为19岁翩翩少年,求青梅不得,心情黯淡,便到定安游玩。到南雷峒(今定安县岭口镇九锡山村)时住在峒主王官家,王官不仅礼遇周到,还“为之出三百金(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240万元)以聘青梅”,终于遂了心愿。

     《定安县志》记载:泰定元年(1324年)图帖睦尔被密召回京都。

      1328年图帖睦尔登基成为元文宗皇帝。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只因为元文宗感恩与患难之恋的青梅结缘,刚刚当上皇帝的元文宗图帖睦尔下旨把青梅册封为妃,敕封为一品夫人,高迎进宫。可惜青梅命薄,进京途中客死杭州。当上了皇帝的元文宗念念不忘与青梅的甜蜜爱情,把北京居住地附近的一条河流改名“万泉河”。元文宗还下旨把定安县升格为南建州,隶属于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并封定安南雷峒主王官为世袭知州。南建州随着后来元朝的灭亡,在海南的历史中只存活了四十年。

       贵妃青梅随夫君居住地水尾,被尊为“水尾圣娘”

        婚后,青梅随元太子一起在定安岭口镇居住地封浩田洋(今水尾洋一带)生活了三年,旺夫的青梅成功助力夫君转运登基成为皇帝,青梅也成了贵妃娘娘。之后人们把旺夫的青梅称为“定安娘”,把青梅随夫君生活过的两个相连的村庄改名为梅村、水尾村、附近山岭命名为梅子岭。

        贵妃青梅死后,羽化升天,因嫁给的夫君是皇帝“圣上”,并被册封为“贵妃娘娘”,加上随夫君居住地是水尾,因此被文昌东郊一带的族人立“水尾圣娘”牌位敬贡纪念。

       明末清初文昌清澜港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的圣娘被刻为金身供奉。相传己已(1809)年,清朝海南定安籍学子张岳崧梦里蒙圣娘之恩,成为海南在科举时代唯一的探花。归琼之日即亲临水尾圣娘庙还愿,并挥毫“慈云镜海”匾额奉献。

        清朝嘉庆皇帝敕赐封号为“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据清康熙《文昌县志》载:“清澜水尾庙,即祀南天夫人”。

        此后,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及各地官吏墨客接踵而至,虔诚膜拜,题字献联,不计其数。海口籍进士谢宝赠签诗一百首,是为圣娘施德赐恩之据也。

        水尾圣娘与妈祖一样,成为源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的海神。具有保护渔业、航海的职能,随后迅速传遍周边琼海、定安等地区,更是被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各国广泛祭拜。

       东郊镇陈公祠的马路边竖立着一块石碑,写明此处的海湾就是水尾圣娘的诞生之地。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新建水尾圣娘桥记》:原夫地名水尾,乃众流之所归,前通大海,后据深谭,中祀水尾圣娘昭宇焉。

        这样,水尾圣娘庙因青梅随夫君生活地水尾而命名,在文昌东郊重新修建,人名、地名、庙名来龙去脉自然就清清楚楚了。

        贵妃青梅的故事被海南琼剧团搬上琼剧舞台,取名《青梅记》,于1989年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广州)汇演,1991年应邀晋京并进入中南海汇报演出。

        定安仅仅因为青梅随夫君居住过定安,就有人把青梅认作定安人,是没有道理的。青梅其实就是元帅陈谦亨女儿,因为没有陈元帅家“状元、丞相、太师”优良遗传基因,加上家教,元代的定安,仅有1人做朝廷命官,不可能哪家有如此优秀的能歌善舞,声色并丽,并能吟诗作赋的才女。更不可能有哪个官员的女儿敢向太子开出三百金(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240万元)的聘礼身价,除非省级高官子女。

       贵妃胞兄陈乾富又是元帅

       史志上记载了贵妃青梅胞兄陈乾富得到任用提升为万州府元帅。贵妃死后,陈乾富被提升为“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副都元帅”。

       明洪武元年(1368)六月,“海南分府元帅陈乾富亦相继归附”,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海南安定,副都元帅陈乾富,应民心顺天意,率海南四州十三县,归顺朝廷。正式归附明朝。朱元璋颁旨嘉奖曰:“海南海北之地,自汉以来,列为郡县。习礼仪之教,有华夏之风。因元纲不振,朕举义除暴。今尔乾富,奉印来归,诚实可嘉,钦此”(《乾隆琼州府志》卷八)。       

海南琼剧团《青梅记》于1991年应邀晋京并进入中南海汇报演出剧照。

海南琼剧团《青梅记》于1989年9月在第二届中国(广州)艺术节演出后和时任海南省委书记许世杰、省长刘剑锋等领导合影。

海南琼剧团《青梅记》于1991年应邀晋京并进入中南海汇报演出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晚报》以《琼剧在中南海》进行了报道。

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曹禺为《青梅记》题写剧名。

     

水尾圣娘庙清朝探花张岳崧题写的匾额“慈云镜海”

      

贵妃故里文昌东郊镇的水尾圣娘庙

 定安岭口镇青梅随夫君元太子(元文宗皇帝)居住过的水尾洋、梅村、水尾(村)、梅子岭一带的地图。 

       陈家代代出公卿,祖传家训“仁至义尽”

       古人云:“富不过三代。”陈氏却代代出公卿,为什么?

      文昌孤悬海上,远离中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然而古往今来,何以人文荟萃,造就出如此众多的文昌籍将军、元帅、而享有“将军之乡”“元帅之乡”之美誉呢? 中国海域辽阔,有些地方出将军,但也未必能多出将军。文昌元帅、将军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只能从文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中寻找答案。     

       史志有载,在西汉至唐末的1100年当中,琼州众多的“郡守”、“刺史”、“节度使”、“安抚使”等地方高级官员中,一个海南籍官员都没有。一直到了宋代,从内地迁琼的文昌人陈仲达任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帅(从二品)开始,才第一次开了海南籍官员做高官的先河,"文昌官”由此出名,为琼州赢得了荣誉。 

      元代蒙古贵族入主中原,把天下平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汉人、尤其南人地位最低,非超群拔萃者,难以从政。府志有载元代“琼州七品以上朝廷命官,琼籍官员仅有19名,其中文昌10名、琼山4名、澄迈3名、定安1名”(《道光琼州府志》卷二十五)。 

      由此可见琼州人文,源于文昌,而文昌源于陈仲达元帅,实不虚谈。文昌从此物华天宝,地灵人杰。

       在这种敢于担当的爱国情怀的鼓舞感召下,自宋代陈仲达以来,史书记载的武职、将军近300位之多,单民国以来的文昌将军便有228位。

  

       陈仲达元帅之后,文昌圣贤辈出

       从汉武帝收复海南岛至今两千年,直到海南最高统治者之一的陈仲达家族迁入之后,文昌才一直出国家级名人,列举如下:

1、元朝,海北海南道宣慰使总督都元帅陈仲达

2、元朝,海北海南道宣慰使总督都元帅陈谦亨

3、元朝,元文宗贵妃陈青梅(陈谦亨元帅之女)

4、元朝,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副总督都元帅陈乾富  

5、明朝,南京都察院御史邢宥(与海瑞、丘濬同为海南三贤。出生地:海南省文昌市文教镇水吼)

6、清朝,皇帝钦封建威将军符建高(正一品官、清朝武将“武阶”中的最高等级,对应于今天的正国级。为清末名将冯子材部下。救过冯子材将军。)

7、民国,民国教父宋耀如(培养了宋氏三姐妹、宋子文等三兄弟。支持了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为辛亥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8、民国,中华民国总理宋子文

9、民国,中华民国空军总司令宋美龄、中国空军之母。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张云逸( 海南籍的开国大将,文昌市头苑镇上僚村人)    

        三朝皇帝都喜爱,不能被今人遗忘

       文昌的元帅陈家一脉,元、明、清三代皇帝都承认,男人、女人都被元朝皇帝看中,子孙后代都发达,而之所以名气不大,就是因为过去宣传太少,导致功劳地位虽然大过苏东坡,但风头却被苏东坡压倒。因此世人只知苏东坡,不知陈仲达。原因就是活动搞少了,庙搞小了,神像塑小了,所以以后我们要多搞、往大里搞。讲好“文昌官、定安娘"的文昌故事,为自贸港建设再立新功。

       这次,海南鹏达影视和东郊镇政府、文昌市东郊镇豹山村民委员会、文昌市东郊镇豹山村民委员会林春园村,联合举办东郊椰林乡村文化活动,纪念南疆守护神,镇国大将军,陈仲达都元帅,只是开个头,只有今后活动搞大,搞多了,才能形成“西有苏东坡,东有陈仲达”的海南文化完整印记,在人们心中为五千年传统文化树立永远的丰碑!           

      举办东郊椰林文化活动,修好”心路”永沐荣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   

      正是因为陈氏家族以及同样优秀的“林、符、陈、韩、王、云”六大世家等大量优秀汉族人口入籍文昌,才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在文昌得以完美传承,促进了文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成就了文昌“海滨邹鲁”、“治声甲于粤”的美名,才真正开启了文昌历史的新篇章。 

      “忠孝传家远,诗书济世长!”要致富,先修路。道家说,无生有,有生无。要致富,只有先修好“心路”,才是通天大道!

       为此文昌市东郊镇豹山村民委员会林春园村在陈仲达元帅庙重建落成之际,为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营造良好氛围,特举办东郊椰林乡村文化活动,缅怀祖先业绩,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练就精忠浩气, 地久天长,子孙万世, 永沐荣光。          

      发起、主办单位

海南鹏达影视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文昌市东郊镇豹山村民委员会

文昌市东郊镇豹山村民委员会林春园村 

海南省文昌市陈氏理事会

      支持单位

海南赛仑吉地大酒店

海南暗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海南国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海南梁姬琼剧传媒有限公司

琼海嘉积镇艺术团

海南心声艺术团 

       协办单位

海南省企业交流发展促进会 

海南禾一会展策划有限公司

海南毅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海南孚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海南铭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海南润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活动时间:2024年7月22-23日晚    

  地点:文昌市东郊镇豹山村民委员会林春园村        

 图文:李炎  王海枫  雪云飞  研究整理 

阅读 1113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