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而上   探诗词之源

——跟随王崧舟老师探寻古诗词脉络

宋贵华
创建于07-17
阅读 110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7月15日,来自全国各地200余小学语文老师来到“春城”昆明,共赴“名师优课——2024教师核心能力深度训练营”,与全国小学语文泰斗级人物——王崧舟老师相约!

                     学员学习心得(一)


               逆“水”而上   探诗词之源

          ——跟随王崧舟老师探寻古诗词脉络

     

       源远流长,本意为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中华诗词文化不可谓不“源远流长”。而王老师今天就竭力想教会我们如何逆水而上,探诗词之源,进而再如顺水之舟一路而下,融通诗词脉络。

       恰恰,这个问题是我平时教学中很少认真思考的,我所做的就是顺着教材节奏,古诗词来一首教一首,来两首教一对,学生能读能背能默写即为合格,至于古诗背后的东西和在整个文脉中的意义,很少涉及和过问。

        两首词的课堂教学和题为《文脉意识与古诗文拓展积累》的讲座,延续了王老师一贯倡导“诗意语文”教学理念,不仅重视文本的深入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诗词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更注重文化传承。

       由此,培训第一天的最大收获即提升了对小学教材里古诗词教学意识的提升,应使孩子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审美能力、文化认同和人生格局。


           重庆市永川区红河小学   宋贵华

                        学员学习心得(二)

       听王崧舟老师诗词教学的几点感受


        王崧舟老师在教授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这两词时,采用了富有创意和深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深刻体验诗词的意境与情感。我认为他这几点值得学习:

        第一,王老师通过介绍辛弃疾、张孝祥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这首词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诗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初步感知;第二他重视文本解读,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文本解读,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词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诗词所描绘的意境;第三,他注重朗读的训练,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读正确,读出意境和自己体会;第四,在教学中,王教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自己置身于诗词的情境之中,感受词人的情感。例如,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想象“青蛙们在争说丰年”的场景,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词人的喜悦之情。第五,通过学习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运用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增加对诗词的理解和体验。

通过这些教学经验,我们可以看出王崧舟老师在诗词教学方面的深厚功底,对学生学习体验,人生底色铺垫,提升文化认同感的重视和对诗词的深入研究及深刻感悟。


           重庆市永川区红河小学   蒋宇

阅读 110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