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中,昆明市金殿名胜区难掩百年光辉。五华区华山中学2026届六班10组的全体同学罗从益、杨路尧、李煜祺、罗梓菡来到金殿名胜区,探访这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
金殿始建于1602年,位于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是中国四大铜殿之一。因大殿用黄铜铸成,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灿烂,故而得名,又称为铜瓦寺。殿内整个建筑雕刻细腻,比例匀称,造型美观,且极其精细逼真地模仿了重檐歇山式木构古典建筑。金殿景区,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
我们来到大门口, “金殿”和“鸣凤滕境”几个大字映入眼帘。遍山松柏,茂林叠翠,由山下沿天梯般的石阶而上,穿过“三天门”“二天门”,再经过太和宫大门与魁星楼,到达一座铜铸造的“真武殿”,俗称玉阶金殿。从外表上看,金殿像是一座木头庙,但靠近后才能发现,游客们经常摸的地方已经露出黄铜的颜色。
导游在一旁讲解道:“金殿初建于1602年,云南军门巡抚陈用宾曾仿照武殿,明崇祯10年原殿被迁往鸡足山,然后清康熙10年由吴三桂重檐歇山式铜殿。殿立于大理石平台上,重200多吨,高6.7公尺,宽深各7.8公尺,是中国最大的铜殿。”
金殿内供奉的是“真武大帝”,关于这真武大帝还有一个传说:在明代永乐年间,朱棣曾下令在武当山金殿中铸造真武大帝像,要使造出来后朱棣不满意,就要杀了接活的工匠。大家都不敢接这个活,只有一个朝鲜族的年轻工匠敢,但他坚决要见朱棣一面。当时朱棣政务繁忙,只能在洗完澡后接见他。小工匠非常聪明,他看见朱棣披头散发,还光着脚,就按这个形象铸造了真武大帝像。朱棣看见后龙颜大悦,此后的所有真武大帝像都按此铸造。但吴三桂在铸造时耍了个小聪明,将真武大帝的脸换成了自己的脸。
在金殿东南有一座钟楼,位于鸣凤山的最高点, 海拔2058米,于1984年10月建成,钟楼高29米,3层,平面呈“十”字形,每层12个戗角,3层36个戗角。钟楼三楼穹顶下,悬挂着1口大铜钟。铜钟铸于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钟高3.5米,口径周长6.5米,重达14吨,是昆明现存古铜钟中最大的一口。铜钟原挂于昆明城南门宣化楼,拆除宣化楼时搬至古幢公园。为保护这一文物,政府于1970年将此钟移至金殿风景名胜区,并建造了这座钟楼,1984年铜钟挂上钟楼。因它是鸣凤山最高建筑,登楼四望,视野极阔,是东郊远眺的理想之地。
如今我们学习生活繁忙,学校用这样的方式让我们亲近自然,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我们生活的城市。我们要抓住机会,通过探索与发现,感受藏在这些古老却充满活力的古建筑中的历史故事,去喜爱并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发掘藏在其中的文化内涵。
杨路尧家长感言:这是我陪孩子第二次参加学校的语文特色活动了,这次是参观金殿。金殿殿内的各种文物和宝藏,记录了昆明的历史和文化,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金殿作为昆明的文化象征,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兴衰和变迁。如今孩子们学习节奏快,平时没有多少时间离开学校走入社会,所以学校通过这样的活动,也能提醒我们应该多关注和珍惜这些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感受它带给我们的智慧和思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