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市大青咀镇中心幼儿园
曲胜侠 二班
2024年7月,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吉林省幼小衔接幼儿教师培训,在培训学习期间,聆听了很多专家和名师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需要经历和适应这个转折的,除了孩子,还有家长。
❤ 孩子们对未来的小学生活中有什么期待?
❤ 家长对孩子的入学有什么迷茫和困惑?
❤ 幼儿园应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教育?
❤ 小学怎样帮助幼儿做好入学适应?
幼儿园、家庭、小学如何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平稳过渡?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吉林省教育学院 李大维教授为我们解读了家园共育与幼小衔接政策
课上李大维教授为我们解读了多条教育部和教育厅颁布的关于《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红头文件,并总结了幼儿园要依规施教,严禁超前学习,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不得加重儿童课业负担。坚持儿童立场,科学做好衔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需求的变化,家长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更加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解读家园共育与幼小衔接政策,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以便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
大连市教育学院 周茹教授 国内外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小衔接经验借鉴
在国内外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小衔接教育经验呈现出多元化的借鉴模式。在国际层面,如日本、美国等,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且连贯的幼小过渡教育体系。这些国家的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教育机构普遍注重儿童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强调儿童在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平稳过渡。在国内,随着社会对幼小衔接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各类幼小过渡教育实践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已经开始了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和实施一系列针对幼小衔接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例如,一些地区推行了“零起点”教学和“无缝对接”的课程设计理念,旨在减少幼儿进入小学时的学习落差感,确保儿童能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辽宁师范大学 程绍仁教授 指向幼小衔接的家园协同育人:理论与实践
程教授指出了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家园共育困境以及家庭教养的压力。他强调在儿童即将进入小学学习之前,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应建立起紧密而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承担起对幼儿进行全面、科学、适宜的教育引导任务。幼儿园需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与活动实施,帮助儿童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与节奏,比如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锻炼其自理能力、社交技巧及认知基础等。例如,组织家长讲座、亲子互动体验活动,让家长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及要求,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同时联合学校开展实地参观、模拟课堂等活动,使幼儿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成长,增强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东北师范大学 李力红教授 家园共育视育下的幼小衔接(心理学理论视角的分析)
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幼儿园(所)之间建立起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双方共同参与并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以实现孩子从家庭到小学(或幼儿园)平稳过渡的教育模式。这一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再是简单配合或补充,而是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从心理学理论视角来看待家园共育视域下的幼小衔接问题,可以深入探讨儿童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适应、情绪调控、社交能力以及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心理学理论在分析家园共育视域下的幼小衔接问题时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不同的心理学理论视角,可以全面、深入地理解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与适应机制,从而为教育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促进儿童顺利度过这一关键的发展阶段。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师,沙盘游戏咨询培训师,中国心理协会高级讲师 王凤波老师 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
老师们通过在画纸上自由描绘房子、树木与人物形象,能够无意识地反映出其内心世界、人格特质、情绪状态、心理防御机制以及深层次的心理冲突。分析者从绘画内容、布局、比例、细节刻画等方面细致解读,例如,房屋可能象征着个体的安全感、归属感及家庭观念;树木则可能反映个体的生命力、成长潜力及与环境的关系;人物形象则揭示了个体的自我认知、社会角色定位以及情感需求等。让老师们充分的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幼儿以及家长。
东北师范大学 袁媛教授 家园共育视域下的幼小衔接(社会学视角下的理论分析)“守望”童年
“守望”童年,不仅仅是对幼儿成长过程的守护与陪伴,更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期待与引导。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守望”意味着对幼儿个体成长的关注与引导,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对下一代的期待与责任。在现代社会,儿童被视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对儿童的教育与培养,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幼小衔接,正是社会对儿童成长负责任的体现。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共同承担起“守望”的责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园教师需要共同关注儿童的兴趣、特长和个性特点,为儿童提供符合其成长规律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通过“守望”童年的理念和实践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幼小衔接工作,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洮北区第六幼儿园园长 雷丽教授 家园共育视域下的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小衔接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育理念不一致:幼儿园强调素质教育和启蒙教育,而小学则更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两者间的教育理念存在脱节。课程内容差异: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社交能力;小学则以学科教学为主,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纪律要求较高。作息制度变化:孩子在幼儿园时作息较为自由,进入小学后需要遵循严格的上放学时间和课堂纪律,可能会产生不适应。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加强幼小衔接的课程建设: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增加与小学相关的课程,如拼音、算术等,使孩子对小学的内容有所了解。同时,增加一些适应能力训练的课程,如时间管理、自律能力培养等。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在孩子幼小衔接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幼儿园和小学应组织家长座谈会、亲子活动等,让家长了解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以及如何在家中进行辅导。
白城师范学院 副教授 赖晓倩 学员所在幼儿园家园共育视域下的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小组讨论)
在赖老师的带领下,学员们积极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园内特色,以及幼小衔接的活动。在此过程中老师也为学员们答疑解惑,气氛特别活跃!
实地考察
金祥乡中心幼儿园 幼教中级 李宏燕 农村园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小衔接模式
铁路第一小学 小学高级 宁立威 小学家校合作下的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实验幼儿园 幼教中级 那文杰 公办园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小衔接模式
参观体验
参观通榆年画馆,参观学前教育实训室,参观楹联长廊
这场培训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现在,我想分享一些我在这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培训开始,讲师便强调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上的过渡,更是孩子们心理、习惯、社交等多方面的适应过程。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深以为然,因为在我过去的教育观念中,往往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孩子们在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讲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的操作演示,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比如,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此外,培训还让我认识到了家校合作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支持。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家访等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们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在这次培训中,我还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教育同仁。大家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让我感受到了教育行业的温暖和力量。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还拓宽了自己的教育视野。总的来说,这次幼小衔接培训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启示。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也会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