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把握好教育的“火候”

随心
创建于07-16
阅读 38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济南市经五路小学  李海燕

       老师希望教育好学生,父母渴望教育好子女,但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古人云:“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教育即是此理。有理不在声高,只要把握好教育的“度”,既达到预设的教育目的,又让被教育者心悦诚服地接受,这就相当考验教育者的水平。

       现实生活中,往往越亲近的关系越是不注意说话的分寸,无形之中我们总习惯以大家长的身份压制孩子,从而使得教育的“火候”过犹不及。其实,当孩子经历困惑和挫折时,很多时候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并不需要建议或决定,因此,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要懂得适当留白,往往更能发挥无声胜有声的奇效。

一、感非身受,何苦为难孩子

       有句流行语叫“有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这句话不知道出了多少孩子的无奈心声。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要把认为最好的全部都给予孩子,总不希望让孩子吃苦受累走弯路,于是竭尽所能地给予、保护、提醒、阻止,从来都是义无反顾,也从来不听孩子说了啥,不问孩子的感受是什么。都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父母又怎知比“不欲”更让孩子难受的是我们的“所欲”! 

       一次与朋友带着俩孩子吃自助餐,四人取餐完毕坐定,朋友看闺女的餐盘里只有一点薯条和炸鸡块,于是开了腔:“怎么吃这么少?还都是油炸的,一点不健康!”闺女头也不抬冷冷地说:“不饿。”“都这点了还不饿,下午上课饿了怎么办?”闺女冷着脸不搭腔,朋友还自顾自地说着:“快去看看,再选点什么……那边有海鲜火锅不错,还可以煮点面条……”没等朋友说完,闺女就起身离开座位去取餐了,但我分明看到她脸上写满了厌烦与不屑。

       如果说生活上感非身受的强加孩子还能用敷衍以应对,那学习中感非身受的担虑,就会带给他更大的困扰。考好时,生怕他骄傲,我们就一再地提醒“别轻敌啊,强中自有强中手”;考不好时,又担心他没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再苦口婆心地劝说“不行咱就报个班吧”;他一拿起手机,我们就心急如焚“浪费这个时间看点书不好吗”;他刚捧起书本,我们又不无焦虑“该背的都背了吗”……殊不知,这样的“碎碎念”已经在把莫名的焦虑源源不断地传递给了孩子,我们却完全没有意识到,也完全没有想过孩子自己在做安排时是否也有合理的判断与认知,而我们感非身受的乱点兵反而乱了他的阵脚。

       所以感非身受时,请一定记得“此时无声胜有声”,千万不要拿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狂轰乱炸,不要因此磨灭孩子的个性,更不要情感绑架,难为孩子。爱孩子,不如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他的感受,例如当你看到孩子没礼貌,见人不打招呼时,不妨想想他也许只是跟人不太熟,毕竟学会自我保护比有礼貌更重要;当你发现孩子太小气,不愿分享时,不妨想想孩子也要有决定自己的东西要不要与人分享的“物权”意识;当你认为孩子很内向不善言谈时,不妨想想也许他是更善于思考,而会思考的孩子才更容易成功;当你感到孩子太过胆小时,不妨想想也许他只是比较谨慎,而谨慎的孩子才更让父母放心;当你发觉孩子学东西很慢时,不妨想想那可能是孩子学得仔细,做得认真,更有责任心……有时候,我们父母对孩子多了一分理解,自己也就多了一分坦然,而当父母成为孩子最坚强的后盾时,他才能慢慢具备强者的气质。

二、话不投机,多说半句也无益

       在亲子沟通出现冲突的时候,大多都是欠缺冷静思考或换位思考的冲动,尤其对于父母,总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小、没经验、不懂事,说什么都不会对。所以,每当跟孩子话不投机时,何不先保留要脱口而出的哪怕半句,停下来先想想孩子说的有没有道理,可不可行,再决定接下来的话要不要出口,如何出口,才能不破坏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当然,此时的“无声”并不代表家长一味的妥协和盲目的遵从,而是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和育子的智慧。话说回来,即便孩子的观点、做法真的有问题,那么当下彼此不冷静的争辩也一定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是否也该暂时休战,择时机,择方式再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呢?

三、点到为止,话留三分又何妨

       父母子女一场,本应是相亲相爱,在理解与尊重中相互启迪、共同成长的,切不可相爱相杀,充满怨恨。说到这,也许做父母的都要叫屈喊冤了——又不是捡来的,我怎么会像对待仇人一样对待孩子?可是,又有多少家长死死抓住孩子的错处不放,非要把大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苦口婆心讲给孩子听,再强逼孩子低头认错保证不再犯的时候呢?然而,这种咄咄逼人的方式用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真的有用吗?

       一年级的甜甜是我同事小王老师的女儿,非常可爱,有一天放学我却看到她迟迟不敢进办公室找妈妈,不用问,一定是在班里做错了事,不敢面对妈妈疾风暴雨式的批评教育。果然,很快办公室里就响起了小王老师严厉的批评,可怜的小人泪珠扑簌簌地掉下来。孩子难为情,我也倍感尴尬,忙提着暖瓶逃离办公室。

       十多分钟过去了,训斥也该结束了吧。可当我回到办公室时,说教还在继续,只是妈妈的态度平和了许多。甜甜的小脸上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恐惧、不安,也没有了刚刚的痛哭、羞愧,此刻,低眉顺眼显得很冷淡,背在身后的小手像两只活泼的小鸟逗弄着后腰间的蝴蝶结……

       穷寇莫追,何况孩子本就不是敌人。当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有悔改之意的时候,千万别再过度教育,“恰到好处”才是最好的教育。对他的成长多一些宽容,允许他偶尔犯错;对他的失误少一些说教,给他时间和空间自我反省。有时候,话到嘴边留三分,给他个眼神自己体会的无声教育更胜过他不爱听的千言万语。毕竟伟大思想家卢梭就曾明明白白告诉过我们: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发脾气、讲道理和自我感动。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们的初为父母也只有一次,很多育儿教子的方式都需要我们不断尝试,慢慢体会,及时修正。正如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正当时”,没有人总能及时地出现在你的身边给予提醒,那我们不妨在开口指责、说教,甚至谩骂前,先缓一缓,避一避,绕一绕,冷一冷,让自己更加清醒和理智,更加把握好教育的“火候”,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打造出美好的亲子生活。

阅读 38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