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用课例告诉你》是陈静静博士深入3000多节课进行实践观察研究的总结。本书既有对学习共同体中深度学习课堂和课例研究方法的全面解读,又通过对学习共同体中多学科案例的深度解读,全面呈现了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如何应用课例研究方法,帮助自己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和“学习的专家”。
我在这个假期读了《学习共同体——用课例告诉你》这本书,收获颇丰。其中深度学习和课例研究这两个板块的内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深度学习,我最初的粗浅理解是一种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到学习全过程,探究知识内在规律的学习状态。读了这本书,我对深度学习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①深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也就是说要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必须转变教与学的关系,让教不断地转化学,让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处于核心地位,教师要做的是创造开放舒适而融合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不断深化,实现自主学习与创造。②深度学习以自主创造为目标。这一部分有关被动学习者和深度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的区别,特别引起我的共鸣,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的学生普遍习惯于等待,我们教师也总是习惯于发号施令,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多半是依靠外在奖励维持,学生并不能理解学习意义和价值,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③深度学习是指向知识、素养和价值观的迭代升级。通过深度学习,我们要从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反思,体会学习的乐趣,学会做人。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课例研究的方法,就是进行课堂观察。书中强调课堂观察对象应从教师走向学生,从全体走向焦点。如在《扇形面积:割补法求特殊形状面积》这一课例分析中,我知道了安静、润泽的课堂五大法宝是:一、精心打造教具,助力学习效果提升。二、挑战核心问题凸显,用学习单引领合作。三、平心静气,给学生创造轻松柔和的学习环境。四、制定规则,建立互相倾听、互相尊重的协同关系。五、精心设计课件,提升教学品质。
读完此书,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应该在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引导;完善课堂发言机制,用心思考每堂课的教学设计,更多地关注弱势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前路漫漫,我们仍需继续学习,期待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