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达板城与王洛宾  @稻草人夫妇自驾新疆@第11站

稻草人
创建于07-15
阅读 23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西瓜大又甜呀/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因为这首歌,牵引着我们来到达板城。

    

    我们从“童话边城”穿越沙漠公路,下午,路遇大雨, 直到下午8点才下高速。

    快到达板城的路边,有一座山,苍茫黝黑,山石的褶皱,在雨雾中,呈现出水墨般的画卷。  

    苍穹下,一座古城出现在前面,还有石砌城墙和两座褐色碉楼。

    因为下着雨,天色又暗了下来,我们来到镇上车站的停车场停车后,在旁边的一家宾馆休整了一夜。  

    次日一早,走到半边街的尽头,有王洛宾音乐广场。广场的中心位置是王洛宾半身塑像——头戴新疆风情的礼帽,双手轻抚着挂在胸前的吉他。

    广场上有一座《王洛宾纪念馆》,用文字和实物的形式介绍着王洛宾的生平,尤其是这首《达坂城的姑娘》的创作经过。

   王洛宾于1949年9月在西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后同部队进入新疆,在第一野战军的第一兵团政治部宣传部文艺科工作,这才使他第一次进入了新疆,第一次看到了达坂城的面貌。

    1938年,王洛宾在抗战剧团组织的联欢会上,被一位维吾尔族司机的演唱所触动,他迅速记下了这首歌的旋律,并请维吾尔族商贩对歌词进行简单翻译,最终编配成简短流畅的《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曲不仅展现了维吾尔族民歌的风采,也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首经典之作。

    这首歌曲,是王洛宾在兰州整理编曲的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也是现代中国第一首汉语译配的维吾尔民歌。

   《达坂城的姑娘》的成功问世,是王洛宾音乐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西部歌王”也就是从这首歌,开始被国人认识的。歌曲让达坂城这个边疆小镇,唱响了祖国各地,唱到了海外。

   此后,王洛宾长期在新疆工作和生活,《达坂城的姑娘》使王洛宾与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

   九十年代,国内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评价说:以《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曲的品牌价值,就可以达到二点四亿元人民币。

   为了表彰王洛宾的突出贡献,当年的乌鲁木齐县达坂城区委、区政府授予了王洛宾先生为“达坂城镇荣誉镇长”的称号。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达坂城的姑娘》马车塑像,在达坂城区委、区政府的大院里落成。

    马车塑像落成的那天,王洛宾镇长高兴地为雕塑落成剪彩祝贺。

   王洛宾逝世后,为了永久纪念这位名誉镇长,达坂城镇将新修建的一条路命名为“洛宾路”,并在达坂城镇修建了“王洛宾纪念馆”。

    旁边的绣楼上,悬挂着红灯笼和红丝绸,我一直在寻找,但一直没看到大眼睛的长辫子姑娘。

    接下来,我们来到达坂城古城。还称作"峡口古城”,是与战争有关的一处要塞。

    在我们进入城门后,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座横戈跃马的巨大石像。

    石像叫李怀恩,石像的基座上刻有他的名字。据史料记载,公元640年,唐太宗在平定高昌之后,在西域设置西州,在此地设置白水镇。李怀恩将军镇守期间,白水镇“人杰地灵、社会稳定、丝路繁荣”,因此被朝廷封为“上柱国、昭武校尉”。

    城楼,既是哨所。

     碉楼,又是防御墙。

    石像的下面,是一个巨大的操练场地。

    从城楼上远望,前方就是古城遗址。

   古城遗址

   古城遗址

   从操练场入下走,有一条小河沟,上面建的一座吊桥。过桥就看到右边立着“峡口古城”的石牌。后面是一片荒抚的戈壁,遇见几株骆驼刺。

    沿着一条木栈道前行百米,右手边有一段在岁月中坍塌了的古城遗址。这些倒塌了的沙石,呈苍黑色,历经千年。

    而遗址脚下,则生长着大片的、高高的芦苇,在风中摇曳。

    硝烟与往事,都化作一道清风,尘封于古城遗趾。

    走出达板城,又有感叹:人的力量也真大,你看:古有,李怀恩镇守白水镇“人杰地灵、社会稳定、丝路繁荣”;今有,王洛宾又凭一首《达坂城的姑娘》,就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驿站,成为人人向往、家喻户晓的地方!


    续篇:稻草人夫妇自驾新疆@第12站:吐鲁番de葡萄沟 

阅读 230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