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颖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海娃爱家乡——文明非遗实践——我是蓝色小市民“盐的诞生记”

创建于07-15 阅读367

7月14日清晨,朝阳初升,在同学们热情洋溢的欢呼声中,等来了第一艘开往高塘花岙岛盐场的轮渡。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和学习海盐制作的传统技艺,一方面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了解海盐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意识到保护海环境的重要性。

盐,百味之祖、食肴之将。中国盐业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制盐业在当时的世界令人刮目相看,一项项先进的生产技术,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文化的史册上。在浙江象山花岙岛有个花岙盐场,由于多种原因保留了下来,成为象山最后一个盐场。

01:17

“盐”究员

王春颖、曹倬源、方优璇、顾梓涵、顾梓豪、陈思妤、金紫萱、叶宇铭、余梓浩、叶瑜阳、葛雨涵、许恩哲、黄逸晗、徐可。

活动流程

1. 集合准备:早上6点整,505班部分同学穿戴校服,佩戴好红领巾和校徽,准备出发。

2.集合地点:汽渡码头,点名并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3.知识学习:听取工作人员讲解盐的多种用途和历史意义。

4.实践体验:参与晒盐技艺,体验传统工艺。

5. 制作小实验:准备杯子、一些鸡蛋,一次性筷子,探索盐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6. 心得分享:活动结束后,总结晒盐技艺的心得和收获,进行小组讨论。

注意事项:1. 交通安全

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路口或过马路要小心。

2. 文明礼仪:在实践活动中注意文明礼仪、使用文明用语。

3. 团队合作:听从指挥,展现团队合作精神。

知识学习

听取工作人员讲解,并通过视频了解传统晒盐技艺多种用途和历史意义。

实践体验

同学们亲自实践体验晒盐技艺,首先打盐花,拿着一个带钓子的竹竿,上面勾着一根绳子,这个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盐田的一边,在盐农爷爷的指导下,我们轮流接力拉动这个竹竿,把浮在水面上的“泡沫”拉拢到盐滩的指定位置,让盐花聚集到一起,把盐打的更细。

紧接着同学们又去换上专用橡胶靴,这太有意思了,以前浪边踏浪,这会可以踏盐水了,同学们兴奋的正想用手去感受盐花时,被讲解员叫住了 示意同学们去拿“收盐神器”顺着讲解员的手势看过去,滩边摆着一把把木铲耙,这些工具我们只在博物馆里看到过,用带着黑色的“扫盐面”围成一个圈,把盐田的结晶盐往中间推,过了一会儿盐慢慢地堆集到了一起,就像堆雪人一样成了座“小盐山”。

00:21

雪白的盐是大海的馈赠,也是盐农辛勤劳动的结晶

科学实验

00:58

采访晒盐爷爷

00:30

实验:会跳舞的盐

实验材料:

空碗、普通食用盐、保鲜膜

知识准备:

盐受到振动开始跳舞

过程与记录:

1.用保鲜膜将碗口包裹起来。

2.在保鲜膜上放一些盐并铺平。

3.对碗口发出声音

4.感受到声音的盐跳舞啦!

结论:声音由振动产生的,当声音响起时会引起空气的振动,保鲜膜、盐也会跟着一起振动。




01:10

收获成果

最后同学们把盐堆里的盐装到篮子里放到太阳下晒干,听讲解员说晒足一定的时间后,这些盐就可以吃了,离开时盐场爷爷让同学们每人罐2罐,已经提前晒好的海盐作为纪念品,同学们都迫不及待想第一时间就尝尝看呢!

回来后,小组分工讨论查找相关资料

绘画“盐城”、“制盐过程”主题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证书

阅读 3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