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力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煌力的文章

奏响乡村主旋律

翠峰山下唱红歌

创建于07-15 阅读2435

        石下村,位于清流县林畲镇的中部,古称石龙坊,因村建在石峰下而得名。石下村有丰富的民间文化。翠峰山,又称石龙寨,是村的后龙山,海拔556米,古树参天,盘根错节,怪石嶙峋,移步换景。

        7月13日晚,为了响应文化惠民工程的号召,清流县客家红歌会组织演出队伍到林畲镇石下村开展形式多样的街头文化艺术展演活动。

00:14

        夏日的傍晚,烈日慢慢落山,稻田里觅食的几只雏鸭正慢吞吞爬上田埂,满意的抖了抖身上的水花,然后大摇大摆的归寮;夏蝉在池塘边那片大树上,断断续续地鸣唱着它那千篇一律的曲子似乎在催促田里劳作的村民该收工了。文化志愿者们冒着酷暑余温忙着调试音响、校准乐器,他们没有绚丽的舞台灯光,更没有统一的化妆打扮,晚风习习,当夏夜皎洁的月光洒满池塘的时候一场别有韵味的纳凉文艺晚会在石下村听泉水上公园拉开帷幕。

03:09

        街头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在器乐合奏《喜洋洋》《金蛇狂舞》欢快的乐曲中拉开序幕。“溪水清清溪水长、林畲石下好风光”一曲《采茶舞曲》唱出了石下五千亩茶园的好风光;看到几十年前的老战友,老同志深情款款地唱起了《驼铃》《军中绿花》献给石下村曾经当过兵的八旬老年朋友;幸福生活万年长的《幸福山歌》旋律优美,唱出了乡村振兴的最强音;合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十送红军》将人们带回到当年石下苏区人民“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令人难忘的拥军情景。还有歌曲《家和万事兴》《红梅赞》《边疆泉水清又纯》《好人多》《映山红》《祖国,你好》以及闽西小调《卖花线》等节目表达了对石下村民的美好祝愿。节目精彩纷呈,吸引了许多群众观看,有的村民听着红歌拍手附和,并会情不自禁拿起话筒现场大展歌喉,更有村民急忙回家拿来二胡、电吹管等乐器参与伴奏。使整晚的纳凉晚会演出参与性、互动感更强,更亲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深吸引了村民的眼球,赢得群众的阵阵喝彩,也为炎热的夜晚带来了一场清凉的视听盛宴,带动了更多人用音乐了解乡村,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石下村保存有翠峰山、金蟾石、犁壁石、石龙献身、麒麟吐火、九龙庙、巫氏宗祠等客家文化古迹。

有1931年6月,红四军十一师政委罗瑞卿的部队有300余人就驻扎在石下村。指挥部就设在巫氏宗祠边的土墙屋。红军帮助村民建立蛟石乡苏维埃政府,组织苏区赤卫队,开办工农夜校。当时的石下村民,为红军送米、送菜、补衣、做鞋,还有找中草药为红军治病疗伤,帮红军到现在的龙泉鱼庄挑山泉水做饭。1933年,红军部队再次驻扎在石下村时,利用石下翠峰山石龙寨制高点,设立瞭望台为林畲红军站岗放哨等众多的红色文化旧址。

有连片茶园5000余亩,集鲜切花、蝴蝶兰、杂交兰、文心兰、台湾大花卉兰等优质兰花品种种植,是清流县近年打造兰花精品园区的重要组成基地。桂花文化园,规划用地1050亩,是国内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桂花专业博览园等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近年来,石下村先后获得“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点示范村”“国家级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

文;邓煌生  图:吴传义

阅读 243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