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学能力。
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大主要环境,这两者对幼儿的成长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一个极致细微的任务。因此,开展有效、有益、有趣的家园共育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成功的幼儿教育,尤其需要幼儿园与家庭朝着共同的目标,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家园共育。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园共育,极大程度地拓展了幼儿教育的空间范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丰富的成长体验。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家长建立家园共育理念,丰富家园共育的途径和实施办法,建立家园共育的长效机制,是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家园共育的作用
01 促进了教育质量提高
在通常情况下,教育行为的实施往往被限定在“幼儿园”或“家庭”的特定空间中,这种教育行为从本质上往往与现实的社会生活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而通过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各种社会背景、拥有各种社会资源的家长,无疑可以为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活动方式和教育方案。
02 丰富了幼儿的成长体验
无论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多么先进、家庭的教育方案多么丰富,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独自提供的成长体验毕竟都是有限的。因此,有效地发掘家长群体中所具有的潜在的教育资源,通过家园共育,用科学的实施方法加以组织,提供给其他孩子。这样,帮助孩子们拓宽了视野,大大地丰富儿童成长体验。
03 搭建了家长互动平台
目前,在家长极端重视子女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现实情况下,却常常存在着缺乏针对性的、盲目的、甚至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因此,通过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家长们构建一个关于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交流平台,帮助部分家长放弃不合适甚至是错误的教育方式,进而在专业人士的有效指导下,对孩子采取较为科学的教育方式,施加良性的教育影响,避免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和困扰。
如何进行家园共育
01 家长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近年来,我园在家园共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家园活动,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从而大大拓宽了教育空间,充分利用了各种教育资源,使家庭成为幼儿园的第二课堂,家长成为幼儿园的编外教师,使幼儿园教育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02 注重家园的互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了家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保证家园教育内容的衔接与互补,促进家园教育方法的协调性,注重家园互动,实现家园共育,是获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本途径。由于各家长的观念,素质不同,对孩子的教育也就各不相同,甚至有时会出现有悖于幼儿发展规律,与教师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及方法,要使家长与教师、幼儿园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家园互动就显得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