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一种水果》磨课记录(二)

徐平平
创建于2024-07-15
阅读 25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经过第一次的磨课,观课老师们的评课,徐平平老师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教案的修改。今天徐老师的习作课《学写一种水果》在课题组内进行第二次磨课。

       此次磨课,徐老师的整体教学思路不变,依然是教会学生运用五感观察法去观察描写事物,将一个看似简单的事物写得具体生动。徐老师依旧利用学校雅和园的田园资源——成熟的番石榴为实物观察对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体验、表达和写作。

       课堂进行调整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环节中,有两次动用视觉观察,分别是观察番石榴外表和内部果肉特点。第一堂课是将这两个环节连在一起,但当时学生还没有开始吃番石榴,其实没有观察到里面,只是一个同学用刀切开,看了之后介绍给大家。其他同学是没有观察的,这里的观察过程就非常不充分。这一节课,取消了这样牵强观察的一步,让学生顺其自然去看外在,去摸外皮,去闻味道,再去咬开看里面的特点,尝水果的味道,这样就比较顺,只是在写作时,让学生注意写作顺序。

       二、上一节课,学生在练说这一环节做的不够充分,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师没有给学生提供练说支架,导致学生练说困难重重,说出来的片段简单而无序。这一节课,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细致整改,老师给出了条理清晰的练说支架,降低了学生表达的难度,效果明显变好了,也节约时间。

       三、写作环节,分了层次。能力薄弱的孩子,给出了写作支架,让学生按照支架顺序去写,避免写的无序;能力好的孩子,给予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鼓励他们不用支架,按照“五感观察法”的顺序,自己去组织语言。从而达到一个分层教学的目的。

       整堂课下来,徐老师自己感觉完成得挺好,观课老师也给出了极大的肯定,觉得在徐老师上一堂课的基础上,有认真研究课堂问题,调整上课细节,使得这一堂课的目标达成度比较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明显。

     “一枝独秀不成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想要上出一堂好的课,就不能闭门造车,要凝集体的智慧于一处,一同研究,一同探讨, 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这样才会有层出不穷的好课。教学之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阅读 2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