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时学校社团开张,出于好奇,我申报了“掐丝珐琅”。第一次进入学校“景泰蓝掐丝珐琅工作坊”,我便被里面陈列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了。一顶顶油纸伞、一面面团扇悬挂在头顶上,色彩斑斓、引人注目;一串串葫芦、一个个花瓶陈设在古香古色的架子上,形态逼真,可爱极了……原来这就是“掐丝珐琅”呀,真希望自己也能亲手制作出流光溢彩的作品来。
“迷恋”一旦开始,便不可收拾。学校里1个小时的社团时间,已经难以满足我制作的冲动。晚间作业后、周末闲暇时光,我沉浸在“掐丝珐琅”的世界里,不能自拔。网购工具包、选择中意的底稿,搜索各种各样的视频教程……
“掐丝珐琅”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还记得第一次制作“九色鹿”。教程视频中,老师灵巧的手行如流水,飞梭于㡳板之间;扁铜丝被掐成许多种花样、图纹,祥云瑞彩、花瓣荷叶、月牙点缀信手拈来;点蓝时,将混合好的沙子轻松填充到扁铜丝中。自信满满的我开始上手制作。首先粘上一个横丝,但丝却像"扶不起的阿斗",怎么也站不起来。粘的胶裹到了镊子尖头上,一拿开,丝也跟着镊子上的胶提了起来。我只好先忽略不计,去掐另外一个大弧度的烟雾。没想到,金丝在我的手上,好像变成了坚硬不摧的铜条,怎么也弯不到合适的角度,气急败坏的我将镊子和剪刀使劲甩到一边……后来,我查阅“百度”知道,“掐丝珐琅”最需要耐心和细心,它的魅力正是在繁杂的制作过程中造就的。想做出“掐丝珐琅”,需要足够的耐心。于是,我耐着性子,一点点掐丝、上色、定型、封胶,前前后后经历了2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第一个作品。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历,我又陆续完成了“荷塘月色”“十二金钗”“柿柿如意”等作品,并在学校“蜡梅花开”文艺作品大赛中连续获得手工制作类一等奖。看到一个个色彩鲜活、浸润了自己汗水的作品,我逐渐有了非遗传承人的骄傲。掐丝珐琅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正因为明代景泰年间史无前例的发展,而被誉为“景泰蓝”。我也逐渐由一个“掐丝珐琅”爱好者,变成了“景泰蓝”工艺品的收藏者。
一次去北京游玩,无意间进入了一家景泰蓝纪念店,我才真正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一枚小小的长城勋章吸引了我的注意。它精雕细琢,美轮美奂;丝与丝之间,只相隔了一两毫米甚至几微米,各种彩沙交织在一起,好似一曲优美的歌谣,又似一幅画卷,光彩夺目;圆润的边缘上渡了一层薄薄的金,细腻而生动。细细打量,郧章上的“万里长城”被橘红的霞光照耀着,金光烁烁;丛林高低起伏,郁郁葱葱,绿地可爱;碧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洁白的云,清风几许,垂柳依依,江山如画,真是美不胜收。后来的旅行中,我又陆续收集了天坛、天安门、青岛八大关等旅游景点的景泰蓝纪念章,个个不同,个个让我爱不释手。
.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景泰蓝”等非遗传承人的队伍中来,用双手去创造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用科技去发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