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我们《低年级语文写字教学“智、趣、美”的路径研究》课题组再一次开展课例研究,由蔡玉水老师执教《咕咚》一课。
《咕咚》是统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看了才明白:原来“咕咚”是成熟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从这个故事中学生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咕咚》一课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发展独立识字阅读能力,边读边思考,训练学生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来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这项阅读能力。
课前研讨
课前,课题小组集中组员在课题主持人陈雪冰老师的带领下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定到教学手段策略的运用,如何突显识字写字目标,如何让识字写字更有趣,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等等,都做了细致的讨论。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只为寻找更合适孩子更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
课堂上,蔡老师先抓住题目“咕咚”这一拟声词,联系生活实际让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想想: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常见的拟声词呢?孩子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都纷纷举手回答,如猫叫喵喵、狗吠汪汪以及下雨声哗啦啦等等,复习并积累了此类词语,又以“那么,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又是怎么回事呢?”引出新课的学习,紧紧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课堂教学的重点,如何有效扎实地在学习中识字写字是孩子主要的学习任务,也是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在课堂上,蔡玉水老师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如借助图画猜读、根据形声字特点猜读、与熟字比较读等等方法来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带领孩子认识了“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等生字,又用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来巩固练习识字效果,课堂上孩子们兴趣盎然,表现活跃。
学习了生字,蔡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环节,在充分朗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更是充分利用课文中插图,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画,联系课文,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完成这一堂课的另一个重要学习任务。
写好生字,是我们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写前观察指导,书写时的要点,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随堂指导,写后展示评价,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效,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评课反思
课后,课题小组对本堂课教学进行评课、反思,各成员大胆并真诚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致认为生字教学是本堂课的亮点,无论是识字还是写字,都做得扎实有效且形式多样,极大限度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但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教师仍不够放手,有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
每一次课堂教学都是留有遗憾的教学艺术,但每一次教研都是我们趋向完美,趋向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探索,在一次次的探索中,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也留下了我们教师不断追求,不断成长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