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

周老师
创建于07-14
阅读 69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什么是分离焦虑

  心理学家认为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亲人或依恋对象分离而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这反映在焦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上,也反映在焦虑情绪表达的方式上。


    

二、为何产生分离焦虑

  孩子从出生到3岁这个阶段一直是家人陪伴在左右,生活起居都有父母、亲人的照料,他们渐渐会对家人产生依恋。到了幼儿园,孩子第一次真正与父母和家人分离,来到新的环境,他们会感到不安和害怕。多数孩子会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他们认为通过哭闹就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妈妈。在幼儿园,集体生活还需要建立常规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孩子开始要学自己穿脱衣服、吃饭和睡觉。小班的幼儿从小一直依赖于父母,到突然熟悉的人和物都不在身边,需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缺乏安全感,自然会产生分离的焦虑。

三、孩子入园焦虑的表现

1.怕生

    不愿意与老师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躲避、缩在角落或无人之处。

2.强烈抵抗

    哭闹打人、咬人、摔东西、抢玩具等。

3.拒绝吃东西、喝水

     有的家长平时在家里使用不恰当手段,让孩子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这些孩子来园后,容易表现为拒吃、拒喝。

4.跑出教室一个人玩

    不喜欢待在教室里,一个人游走在走廊、活动室、操场等。

5.“说谎”

    如回家告诉父母“老师(小朋友)打我”、“不给我玩玩具”、“不给饭吃”等。

6.阶段性体质敏感

    由于新环境使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加上哭闹、紧张,体能消耗也较大,出现代谢紊乱,进而在一定阶段内引起体质敏感、易生病。

7.尿裤子、尿床

    由于老师掌握孩子的规律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自理能力弱的孩子而言,来到一个新环境,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家长多带上几套换洗衣裤就行。

8.不愿上幼儿园

    抵制情绪较大,易哭闹

四、家长做好幼儿入园前准备

1.家长做好思想准备

        分离焦虑是人正常的一种情绪体验,家长不要过于紧张,应以平常心看待幼儿入园及分离焦虑。家长要接受孩子前期情绪不稳定的现象,尽量不生气、不焦虑,避免将自己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其实有时候不是孩子焦虑,而是家长焦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帮助孩子。

2.家长做好幼儿入园前准备

(1)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家提前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睡觉、穿脱衣裤鞋子袜子等,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样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也能减少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在家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时间。

(2)给孩子做必要的心理准备

        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充满好奇但又陌生的地方,孩子想去又有点担心去,如何消除这种紧张的情绪呢?家长可以邀请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来家里讲讲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一个美好的印象,激发他们想上幼儿园的愿望和兴趣。家长还可以针对性的选择绘本读给孩子听,如:《汤姆上幼儿园》《我爱幼儿园》《幼儿园的一天》等,帮助孩子建立对幼儿园美好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也能淡化分离焦虑。

(3)提前做好幼儿物品准备

          入园前,为孩子准备宽松、舒服、便于穿脱的衣物,以及家庭合照或爸爸妈妈的照片,还有孩子喜欢的玩具、公仔等。孩子在幼儿园想爸爸妈妈时可以有寄托情感的物品,手里拿着自己熟悉的东西,会有一定的安全感。

4)创设幼儿之间交往的机会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主动与上幼儿园的同龄孩子接触,听孩子说幼儿园有趣的事情,创设机会也让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与人沟通、处理问题,以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

五、家长可以怎么做?

努力做到七忌四坚持

一忌:心软妥协,今日没送成,明天去。

        这是新生入园比较普遍的现象,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哭,一而再的推迟上幼儿园的时间。有的家长可能心存侥幸:可能明天孩子就好一点了,愿意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了。其实,这只会让孩子误以为:只要我坚持哭,就可以不用上幼儿园了。这样,当你再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孩子的哭闹、抗拒会更加厉害

二忌:送两天,歇一天

        有的孩子入园哭闹严重,吃饭、午睡都不如在家状态好,容易精神不佳。家长会心疼和担忧,于是上了两天幼儿园,就在家休息一天,调整一下。其实,这样做会使得孩子反复体验陌生感,经常送送停停会延长孩子适应的时间,不利于刚入园的孩子建立与老师之间的依恋感情。所以,坚持送孩子入园,对适应新集体生活至关重要。

三忌:孩子大人一起哭

        不只是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庭,家长也是第一次离开孩子,看到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家长心疼不已也是人之常情。在新生入园接待中,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可家长不知道的是,大人的情绪变化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它会给孩子造成困扰,孩子会错误地以为上幼儿园对他自己和家人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从而对上幼儿园更加抗拒,这反而加剧了孩子的分离焦虑,不利于孩子适应新的环境。

四忌:分别时找借口

        这也是送孩子入园后常常会出现的情况。孩子一看家长要走,马上哇哇大哭,家长立刻对孩子说:“奶奶去买菜,一会儿来接你。”“我不走,我在外面看你啊。”这种说法或许当时有效,可是当孩子发现自己上当了,就会感觉不安,哭闹得更严重,因为他不知道奶奶到底去哪里了,不知道奶奶什么时候来接他,孩子会特别没有安全感。(家长跟孩子说实话,比如:妈妈去上班,下午早早分离焦虑,是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要面对的问题,应对分离焦虑,需要我们携手共同努力!就来接你。注:答应孩子早早接,就要按时接,不能让孩子等待,这样孩子才会信任和有安全感)

五忌:吓唬、威胁孩子

  “不许哭!”“再哭,我就不来接你!”当孩子没完没了地哭,有些家长会一时生气这样吓唬孩子,这么说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停止哭泣,可事实上,孩子往往会越哭越厉害。孩子面对分离,选择哭泣来宣泄自己的感情,这是正常的表达方式,强制和吓唬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不爱他了,不会来接他了,抛弃他,这种负面效应会让孩子觉得害怕,恐惧幼儿园和老师,恐惧分离,进而更加焦虑。

六忌:孩子一哭就轻易妥协

        许多家长都存在这样的心理:多陪孩子一会儿,他就能适应了,他就会愉快地说再见。然而,这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往往事与愿违,教室里常见的是:家长多呆一会儿,孩子的哭闹和分离焦虑就越来越久,甚至越来越严重。其实,家长无论早晚,总是要离开的,孩子还是要独自去面对,尝试适应环境的,家长的果断和信任,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

七忌:刨根问底

        在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一家人不要围着孩子问东问西。例如:你今天哭了吗?小朋友欺负你了吗?中午有没有吃饱饭?有没有小朋友抢你玩具?(不要给孩子无形带着负面心理,这不利于孩子的良好的心理发展)各种负面的问题都在把孩子往消极的情绪上引导,这样很不利于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四大坚持

除了以上七忌,还有以下四坚持,请各位家长认真仔细阅读:

一、坚持不迟到

  让孩子平稳度过入园分离焦虑期的最好办法,就是坚持每天去幼儿园并且不迟到、不早退。迟到会导致孩子时间观念差,做事磨蹭、拖拉,不按时吃早餐,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发育。总迟到还会错过不少精彩活动,也会造成孩子无法融入集体的情况。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迟到不当回事。

二、坚持不紧张

  家长要合理应对孩子刚入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哭得厉害、过渡时间较长、睡梦中惊醒、情绪波动大、容易生病等。特别是情绪波动大,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变得动不动就爱发脾气、闹情绪。 这不是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委屈,而是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受到限制约束。对此家长也不要太过于敏感,尽可能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来做,以此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因为在幼儿园老师会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会制定常规)

三、坚持不妥协

  孩子入园初期,有的家长要么躲在外面偷看,要么三步一回头、孩子哭她也哭,或者索性把孩子带走改天再送。显然,这样更会加重孩子焦虑和抗拒心理。为了让新入园的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不能心软,不可因孩子一哭就动摇,祖辈家长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掉眼泪。家中的所有人都要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情绪来影响孩子,从而引导孩子顺利入园。(注:早上来园,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然后跟孩子说再见了,爸爸/妈妈下午就来接你,就回去,不要返回来哄孩子,这样反而使孩子不容易适应上幼儿园)

四、坚持5+2不等于0

  5+2=0,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表现得更是如此。孩子上幼儿园的5天里,逐渐学会了自己吃饭、如厕、穿衣服,按时起居,习惯养成刚有成效。周末2天的家庭生活如果跟不上,晚睡晚起、不按点吃饭、家长包办......孩子就会立即“打回原形”,出现5天努力+2天懈怠 = 0的结果。所以,家长想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一定要和幼儿园保持一致,只有形成合力、家园共育才会事半功倍,5+2才会=7,甚至 >7。

  分离焦虑,是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要面对的问题,应对分离焦虑,需要我们携手共同努力!

阅读 69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