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我的世界里只有我的孩子,孩子读《漫化派对》,我也读,孩子在读二混子的各种历史,我也读,孩子读《平凡世界》、《国史大纲》、《哈利波特》、《三体》、《红星照耀中国》、《追风筝的的人》⋯我都在陪读,但我却没有选择自己要读的书。一段时间里,我的情绪很不稳定,经常生病,反复住院,整夜整夜睡不着觉,莫名其妙不停的哭,头发大把大把的掉⋯⋯直到无意中读到了《最好的告别》。
作者蔣林偏执地坚守着的朴素的风景和清醒的认识,在文学孤帆远影的阵地,流淌出悲哀细腻的鼻血,这样的情怀弥足且珍贵。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
小说中,10岁男孩的小可拥有一位伟大的母亲,虽然她知道儿子的生命终将无法挽留,但是她依然给儿子带去无尽的关怀,尽管这样的温暖与关怀并不能挽回儿子的生命,但却让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尽可能地生活的平静。明明知道前路艰难,但依然要带着希望前进,这才是生活的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完美的人生,不是获取的名与利,而是对家人的牵挂、关怀与爱。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我们都应竭尽全力。所以,不留遗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其实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总会有各种曲折与坎坷。但是,人生之路就是一段段风景,过去的就过去,我们要学会向前走,别回头。
到底怎样的告别才是最好的告别呢?青年评论家王永军这样写:"小说通过主人公凌先生在生命最后时刻对自己的人生追忆,与现实中在怀人居的生活交替呈现,平行发展。在细节中将人性的善恶展露无遗,表达了主人公与人生言和的温暖与智慧,使我们获得感动并产生共鸣,他们在遭受严重的生命困惑时,却能以超然的心态,面对死亡,面对人生,面对现实,其在向死而生的生存体验下悍卫与实现死亡尊严的呼声,逐渐内化为一种自觉的生命旅程——获得了死亡的权利,庄严地、体面地、自然安详地走向死亡,更好的悍卫了生命的尊严,使死变成了另一种生。
我们曾经来到这个世界,但是总有一天我们也终将离去。生命是一趟旅程,有开始便有结束。或许,只有了却遗憾放下负累,才能让生命走向终点的步伐变得轻盈。
作者蒋林说,《最好的告别》算是"特别的一部"。作品所指向的是生命的终结,是谁都不乐意主动提起的死亡,但是死亡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避免,就像哈夫洛克·埃利斯所说的那样,痛苦和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抛弃他们就是抛弃生命本身。
小说的主人公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的66岁的二凌先生以及同样罹患绝症的10岁男孩小可,两人有着相同的境遇——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并不约而同地来到临终关怀医院,但是他们又有着不同的人生:一个为零碎半生的庸常感到遗憾,一个因没有机会走完未来的人生而感到遗憾。
一老一少的相遇。在死亡的门前。他们通过短暂的相处和交流,碰撞出了很多关于人生和生命的感悟。两人共同回忆过去,梳理人生中的点点滴滴,两人共同走向未来,用平静面对死亡的步步紧逼。他们原谅了人生中所有的内疚和自责,宽恕了人生中所有的背叛和伤害。他们在"世外桃源"中与人生握手言和。
无论我们与这个世界有多大的冲突,最终都不得不与人生言和,与自己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