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门联合开展能力建设
联合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举办三期培训班。小班培训方式,每期30~40人,疾控和疫控学员各半,主要来自省级和疫情高发市县。去年申请了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学员可获一类学分6分。
培训班采用小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汇报,分享地方人畜共患病联防联控和疫情处置经验,现场观摩良好实践等多种方式。三期班分别观摩了青岛农村地区犬只规模免疫,智慧化奶牛养殖场(结核病无疫小区),浙江数字化农业~湖州现代化湖羊养殖场(布病无疫小区)。师资自然是业内最好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眼见为实的先进实践经验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学员表示收获满满。第三期氛围最热烈,主要我们根据前两期反馈,微调了课程安排,每位老师留出与学员讨论的时间,开始桌椅就摆成鱼骨式,成人培训还是得采用参与式才最有效。
本系列培训班是团队用尽洪荒之力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一是看何种培训方式更好,二是促进建立部门间工作网络,三是聚拢师资队伍;期待未来开展更有深度的合作,比如开发培训教材等。
至于为什么要花费大力气开展这样的培训班?主要是源自既往处理人畜共患病疫情的切身体会,部门间对于一些处置要点难以有效对话,导致疫情处置总留遗憾。而加强沟通和理解无疑是有益的。
本次培训班获得辽宁成大公司的资助,在中华预防医学会立项。特此表示感谢。
二、制定技术指南
完成一项部委下发规范和两项部门联合下发技术文件。《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规范》修订版从起草到下发,历时5年;我们一直在坚持,不断完善,未来还有值得努力的方向。
布病技术要点印发是跨年度工作,今年1月3日印发。记得那天,合作部门处长小伙伴亲自来我们昌平园区盖章,阳光格外明媚。行政部门联合固然重要,技术部门先行紧密合作起来也有积极意义。于我而言,这次联合下发技术要点的突破在于,双方达成共识,要以养殖场户为主体推进防疫防病,长远措施是推行科学养殖方式,取代目前圈养、人畜混居的落后模式。
三、促进狂犬病消除的一些工作
如期举办全国狂犬病学术年会,来自基层疾控、疫控、犬伤门诊、科研院校及企业2000余人参会。个人任务是做一个大会报告,“监测与防控”分会场联合主持和做一个报告,次日主持全国狂犬病防控工作研讨会。大会前晚顺利完成第二届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委员会换届工作。会期是两天+一晚,白加黑炸裂工作模式。
大会需提前半年筹备,换届要遵循学会严格的程序,亦需提前数月筹备,会务工作量巨大而繁琐,感谢强大的会务天团。
特别感动的是,夏咸柱院士、中国动物疫控中心公共卫生处处长、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狂犬病/国家动物狂犬病参考实验室主任全程参加“监测与防控实践”分会场。尽管我们有时自嘲对于消除目标而言,举办诸如此类学术会议不过是专业人士“自娱自乐”,但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委员会荣获2022年学会优秀分支机构。作为其中一员,与有荣焉。
四、登革热防控
在停歇三年后,今年登革热这个小鬼又开始闹腾。主要受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影响,降雨量增加,高温、高湿,导致蚊媒数量增加,周边高疫情国家疫情来得更早更猛烈。此现象引起了国际医学顶刊《柳叶刀传染病》关注,于今年10月份发表社论“Can we control dengue?”(我们能控制登革热吗?),十分应景,截图于此。
此外,我国口岸全面恢复通行,中挝铁路开通,缅北战乱、难民涌入,国内外旅行复苏等诸多社会因素,使得云南登革热流行高峰比往年早、持续时间更长,并不可避免外溢到国内其他地区。杭州亚运盛会恰逢登革热流行高峰季节,也是个风险点和关注点。出于专业的高度警觉,以及JKJ高度重视,风评、预警、防控、复盘环环相扣,于是乎我们从七月底忙到11月底。
当然期间还有其他工作,此处省略1千字……其他病种的常规防控工作参考登革热,当然强度低一些。
9月下旬最忙乎,此期间叠加世界狂犬病日。中秋节假日前夕,终于累倒了,血压飙高,扛不住破天荒去了趟医院,我自以为是铁人,身体却很诚实。
五、教学相长
今年课题现场工作量超大,学生累计在现场时间数月。实地开展调查,与医生探讨病案,参与实验室工作;脚踏实地,做源自疾控问题的科研。
七八九十月份,是收获也是伤感的季节。七月毕业3名硕士生(其中两名为联合培养已返校),毕业前夕感受到学生论文盲审的压力。另有一名联合培养学生、三位进修老师相继期满结业。
感谢你们为我们注入年轻的活力。
六、一些会议
大部分和同一健康主题有关。我工作领域属人畜共患病防控,是同一健康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内仍处于被忽视状态。总体感受是国际推进速度快于国内,国内学术界则更为活跃。逐渐学会更好总结和勇于分享传播团队的研究成果和防控实践。有幸成为《Science in one health》杂志的编委,决心投入一些时间,如主编寄语,不仅期待它24年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更是要打造业内顶刊。目前该杂志有86名来自多学科的编委,三分之二来自国际,三分之一来自国内,未来可期。
11月底参加浙江省举办的之江公卫论坛,论坛为参加疾控工作超过30周年的从业者颁奖🏆,我看到了熟悉的前辈~当年我读研期间课题现场负责人。合影留念,发给硕导,老师说很有意义的合影,今年也可算我在疾控的20周年。
七、出差与在途单
今年的工作日第一天从初三、老家新开的星巴克开始。五一假期几乎在加班,国庆有几天在加班,没有完整周末是家常便饭。
尽管一再压缩,今年还是出了30次差。飞过崇山峻岭,欣赏到日出日落以及夜幕下的璀璨灯火。几次邂逅深夜的首都机场,总遇见熙攘人群,从惊讶到习以为常。大家都在“报复性”出差,忙碌于生计或事业。
和YQ前相比,高铁更加快捷成为首选,还能全程开启移动办公模式,如遇有大餐桌的餐车车厢,办公条件又更上一层。有的高铁还能供应现磨星巴克......
古人讲究读书有“三上”,果然旅途是高效的读书时光。旅途中重读了CRT的两本外国教科书,今年毕业学生毕业课题是CRT,为了顺利通过论文盲审,压力有多大动力就有多大。感慨国外教科书写的真好,此生能写一本这样的教科书足矣。
今年纵向课题没中。横向课题都是在途单。还有一些技术文件还在完善中。
结束语
今年是与时间赛跑的一年。
感觉是又读了个博(PhD,Permanent Head Damage永久性头脑损伤)。
但是很多体验是“无与伦比”的。
衷心感谢各位大小伙伴和合作方支持!
2024年,期待工作模式从高强度型向高效率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