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起源
《纲要》中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大班的孩子对于小学,总是有着无限的憧憬和期待,幼小衔接——参观小学活动的开展,更加激发了孩子们对小学的向往。
通过图片、视频参观了学校,通过调查表和采访了解了小学,孩子们对小学有了更加直观、具象的感知力,同时萌发了搭建一所自己的小学的想法。于是我们跟随孩子的脚步,开启了“我心中的小学”的搭建之旅。
话小学
小学给孩子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墨墨:小学有很多教室,教学楼很高很大。
秒可:小学的操场比幼儿园的操场大很多很多,哥哥姐姐们每天都有体育课。
孩子们经过讨论,定好了搭建计划,然后便开始有序分工,进入搭建状态。
行为描述
墨墨和诺诺来到建构区,便开始小学的建构之旅,她们参考照片中的学校,用纸杯和纸牌搭建了一个四层教学楼,期间教学楼歪倒一次,于是尹子墨决定最上面的教学楼用一层纸杯来搭建。
墨墨用跳棋当做学生在教学楼内玩耍。
诺诺用纸牌搭建了保安爷爷的保卫室和学校围墙。
一会秒可来了,加入了他们,并用毛毛球来搭建操场,并装饰球场,包括足球架、足球⚽等。
最后,孩子们又在教学楼的前面搭建了一间教室、升旗台、国旗杆,用玩具来当学生和老师。
一对一倾听
幼儿行为分析
1.游戏兴趣:幼儿通过参观欣赏小学对小学产生了兴趣,愿意主动去尝试用建构材料进行搭建,并一直沉浸在游戏中,享受搭建的乐趣。
2.能力与水平:幼儿熟悉自己使用的建构材料,用排列、叠高、组合等基本技能来搭建小学教室、操场整个游戏一直围绕小学为主题展开,有目的、有计划、有主动性。
3.交往与合作:能主动与同伴搭建同一个小学,并分工合作(墨墨在搭建教学楼的同时诺诺一直在搭建保卫室和围墙,秒可搭建操场)。游戏中孩子们主动与伙伴沟通自己的想法,有一定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4.规则与习惯:游戏中孩子们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加上。如:用不完的纸牌有的幼儿放框子中,而有的幼儿就放在了地上,并踩踏到纸牌。
教师分析
结合《儿童发展观察评估指引》,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解读幼儿游戏。
科学领域
发展关切点:形状与空间关系
典型表现:
幼儿可以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空间关系,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征空间关系。
行为事例:
孩子们用纸杯扑克牌搭建四层的教学楼,围墙,保卫室和操场,并在操场上搭建球架等立体造型。
认为幼儿在该关切点发展水平达到了台阶五。
影响幼儿行为因素
1.幼儿自身因素
幼儿社会认知水平较低
2.教师因素
教师在之前没有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随手整理用不完的游戏材料。
支持策略
1.教师和幼儿观看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行为不妥之处。
2.请幼儿讨论想要解决办法,同班幼儿提供建议。
3.教师总结,在玩玩具时,要保护好玩具,不随意乱丢玩具,用不完的玩具放回收纳处。
作者:张宁
审核:马晓岚 韩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