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铁当画笔,葫芦作画纸,运用勾、勒、点、染、擦、白描等中国画手法,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有很强的立体感,葫芦烙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至今。
2024年7月12—13日,新城区七“新”葫芦娃非遗联盟校老师在新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劳动教研员徐丹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葫芦烙画的学习与创作。
做好一幅葫芦烙画,首先要挑选葫芦并对葫芦表面进行清洗抛光,然后用铅笔在葫芦上设计图案打上底稿,再使用不同笔头的烙画笔根据设计图案勾勒出线条轮廓,在晕染上色时,通过使用不同的温度以及运笔的快慢使画面表现出深浅不一的色调,使画面更加立体。
老师们在经过了清洗、打磨、上油、起稿的准备工作后,开始专注于葫芦的创作中,徐丹老师针对老师们在烙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了示范答疑。在反复的尝试中,老师们对烙画力度与温度的控制力也不断提升,并逐渐熟悉葫芦烙画的制作技法。
在烙画过程中,温度的掌控至关重要。温度过高,容易烫伤葫芦表皮;温度过低,则无法呈现出理想的效果,老师们从细腻的线条到丰富的色彩层次,每一笔、每一划都异常认真。
老师们兴趣浓厚,专心致志创作。
与此同时,老师们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从勾勒轮廓到填充色彩,每一步都凝聚着心血与热情。
通过两天葫芦烙画的学习与制作,老师们纷纷谈到:“一项非遗艺术,要想有持久的生命力,不仅要靠传承,而且要创新。创作烙画葫芦的过程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缓解压力、凝神专注的过程。信息社会瞬息万变,葫芦烙画可以让更多人释放工作和生活压力,一起走进葫芦的世界,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END—
图文: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