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到并利用思维的增长点展开教学?

一登道
创建于07-11
阅读 6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4月某日,赴某校参加一次课堂教研活动,听了华东师大版《8.2.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节课。授课教师是一位年青的教师,课堂表现了极好,亲和力强,整体教学效果好。联想近几日在另一所学校开展的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研究,我想,我们该如何寻找道学生的思维增长点并利用思维增长点展开教学呢?本课的几个教学节点带给我一些思考。下面分享给大家,不一定正确,欢迎指正。

       节点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授课教师罗列几个一元一次方程,回顾定义,然后把等号改成不等号,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我的思考:华东版首先通过现实情境抽象出不等式,接着研究不等式的解集和基本性质,然后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最简单的不等式。本节课是承接上述内容的。所以概念的得出可以不用经历现实情境的抽象,从数学内部抽象得出,这个也应该是学生思维的增长点。因此,课本很简单一句话:“前面遇到的不等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linear inequality with one unknown)”。从整体教学的角度看,前后的学习要形成一个整体,不用再次反复走走过的路。因此,若想类比,可以在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后再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节点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授课教师让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解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

        我的思考:上节课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本节课亦然,但基本步骤的描述已从“两边同时加减”变成为“移项”了。这就是思维的增长点!应抓住该关键点开展教学。课本亦在例题旁做了旁白“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类似之处?有什么不同?”

        节点三、一道有心或无意的例题。

       不知有心还是无意,授课教师自己编了第3道例题:3分之(x-2)大于2分之(x-2),本不等式分子相同。学生和教师都按常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求解。

       我想:无心插柳柳成行。既然这么出了,可以从再两个角度看这道例题。第一个角度,整体思想,去分母但不用去括号,移项合并后得到x-2<0。第二个角度,因为同分子,所以分母大的数大必定是因为分子是负数。亦可求解。思维的增长点亦在此,不一定按套路,而是灵活思考。

      节点四、精彩的变式。

       授课教师再完成第2个例题“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3分之(x+4)与2分之(3x-1)的值的差大于1?”解答后,做了变式,把“差大于1”改为“小于1”。学生解答后,教师再让学生模仿变式。学生有的改为“小于等于”等,还有的把“差“改为”和“,甚至改为”积“。教师罗列几个后分析了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求解,哪些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目前不可求解。可谓精彩,把课堂推向高潮。

       我的思考:目前不可求解能否鼓励学生去寻找答案?可利用网络,利用AI寻求解决途径呢?或许一个小小的鼓励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值欲,或许学生真能专研出来。那岂不美哉??思维的增长点可增长得更高了。

(注:因为工作的原因,本文一直没有按时写,但今日坐下来,又忽然想起,急忙”提笔“。)

阅读 63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