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班《毕业闯关游园活动》课程故事

Lio
创建于2024-07-11
阅读 184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课程缘起

      大班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大班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一切有关“小学”的事,都成了他们的热点话题。如:“读完这学期,我就要上小学了。”“我不想上小学,因为我舍不得幼儿园的老师。”“我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是不是合格的小学生了?”“小学生要做到团结友爱的。”怀揣着对小学的憧憬与希望,我们决定以“小学”为主题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项目启动阶段:小学初印象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主要从幼儿对小学的已有经验出发,去捕捉和挖掘幼儿心目中与“小学”有关的观点和兴趣。

儿童会议:我了解到的小学

      通过儿童访谈及儿童表征,教师发现幼儿对于小学生活具有一定的认知经验,也能运用绘画、角色扮演、搭建模型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所了解的小学生活,与此同时教师也明显感觉到幼儿对上小学的心情有开心也有担忧。

儿童表征:对于上小学,我的心情

     

       从儿童表征、日常观察及交谈中,教师发现幼儿对于上小学还存在一些担忧的事情,如怕自己不会英语、舍不得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等,因此,教师就幼儿担忧的事情进行讨论与统计。

儿童会议:上小学,我担忧的事情

统计

      在讨论与统计中,教师发现幼儿对舍不得幼儿园的老师和朋友票数最高,有幼儿提问:我们上小学了,想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了,怎么办?为了缓解大家对幼儿园不舍的情感,教师就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鼓励幼儿“献谋划策”。

儿童表征:缓解想念老师和朋友的方法

      在幼儿的作品表征中,可以发现幼儿对于“如何缓解自己的不舍”,已经具备一定的经验,有的幼儿会想到打电话,拍照留念、写信等方式。

      当奕楷小朋友提出写信时,有幼儿表述自己不会写字,我们怎样写信给老师和朋友呢?教师捕捉到幼儿有书写的欲望,于是,教师就幼儿感到好奇的问题进行绘本学习,初步了解朋友之间信件交流的有趣。

绘本学习

儿童表征:“图画式”信件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书写“图画式”信件。在儿童的表征中,教师发现幼儿对信件格式越发清晰。

      在区域分享中,有幼儿提出:写好的信,我们如何把信寄给收信的人?思扬回应:“我们可以让快递员帮忙寄过去。”语彤说:“我们可以自己坐车送过去。”到底如何寄信呢?于是,教师利用多媒体帮助幼儿了解一封信的旅行。

魔毯:一封信的旅行

      一开始时,幼儿对如何寄信存在认知冲突,在魔毯中,幼儿能直观了解到信件是由邮递员叔叔派送的,寄信时我们需要写清楚收信人的信息,如姓名、电话、地址等,同时帮助幼儿了解到生活中寄信的方式。

      了解到寄信的方式后,幼儿纷纷表示想尝试寄信。“想寄信,我们寄给谁呢?”“寄给休产假的欧老师吧!”

       在欧老师回去休产假时,我们就开始进行寄信的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寄信

        在我们毕业之前,我们想念老师和小朋友时,可以设计自己的画像或说说心里话,变成属于我们的毕业纪念册。基于幼儿的兴趣,教师给予充分的支持,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为自己的毕业纪念增添一抹色彩。

儿童表征:我们的毕业留言

      在“对于上小学,我担忧的事情”统计中,教师还了解到幼儿存在“遇到不会的事情不知道怎样做”的烦恼,为此,教师利用儿童访谈帮助幼儿之间达成经验共享,帮助幼儿积累间接经验。

儿童访谈:当遇到自己不会的事情,可以这样做

      此外,幼儿在有关小学的话题上,不断衍生新的想法,如:上小学迟到会怎样、作业多不多等问题,为了让幼儿解决疑问,也为了缓解消除幼儿的顾虑和担心,我们计划前往龙华中心小学进行参访。

儿童会议:为参观小学做准备

儿童表征:制作采访清单

      幼儿带着问题来到龙华中心小学,切身实际地感受小学浓厚的学习氛围,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

实地勘察:走进小学

      回到幼儿园,幼儿的热情不减,迫不及待地你一言我一语,和好朋友们分享着自己的“收获”,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儿童表征:参观小学后的感受与收获

      幼儿在前期对上小学担忧的问题在这一刻也得到了很好的回应。在幼儿的分享表征中,幼儿对于上小学还是很期待的。

阶段反思

      幼儿们面对快要到来的小学生活,有期待,也有担忧。有对幼儿园老师、好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以及对小学生活的焦虑和困惑,这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感发展。教师通过儿童访谈、实地勘察、调查、魔毯等方式帮助幼儿有效缓解焦虑的心情,建立积极的情绪。

      

项目探究阶段: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幼儿关于小学的话题愈发精彩,经验也愈发丰富起来,他们开始自发地想了解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合格的小学生会有哪些表现?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进行新的探究。

儿童会议:我认为合格的小学生

      虽然幼儿还没有上小学,但是对合格小学生的表现有自己独特见解,在儿童会议中,幼儿对合格小学生的表现畅所欲言。

      在团讨中,子仪提出疑问,说:“我不知道我刚刚说得对不对?”那可怎么办呢?教师提议可以去采访上小学或上过小学的人。幼儿听了,表示赞同,幼儿就开始自发进行组队去采访了。

采访、调查:合格小学生的表现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推动者、积极的旁观者、高质量的陪伴者的角色,追随幼儿的兴趣,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让他们的好奇心发酵,支持他们创造活动。

      为了了解幼儿现阶段的兴趣和关注点,教师决定以儿童表征的形式进行汇总。

      在汇总中,教师了解到班级幼儿的兴趣以及关注点在不迟到的事情上,因此,教师就孩子的关注点进一步的探讨。

儿童访谈:什么是不迟到?

      在访谈活动中,幼儿知道不迟到就是按时上学。

      此外,奕楷提问:“我今天8:00到学校的是按时到学校吗?”“我是8:10到学校的,应该不算迟到吧!”那么几点钟到学校才算按时呢?教师了解到幼儿对按时到学校的时间段有所质疑,我们就进行儿童会议及投票商定上学的时间段。

儿童会议:商定按时到学校的时间段

  

投票

      经过商讨与投票,结合本班幼儿的意愿,大家一致决定8:00前入园是守时。于是,教师就提供支持。

社会实践:大五班早上进班签到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发现第1天实践时大部分幼儿能做到8:00前入园,只有个别幼儿会在八点后入园,到了周一时,只有部分幼儿能做到8:00前入园的,大部分幼儿都在8:00后入园,为此,教师开始发放调查表,让幼儿调查按时到学校的好处及方法。

调查:按时到学校的好处及方法

      在调查中,教师发现幼儿开始知道按时到学校是培养时间管理能力的表现,懂得按时到学校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如:看书等。同时也掌握一些按时到学校的方法,如:不赖床、早睡早起、定闹钟等。

      在签到时,雨萱说:“我很开心,今天又是第一名签到。”其他幼儿听到也纷纷表述自己也是按时到学校。但是仍然有个别幼儿对按时到学校的坚持性不高,为了鼓励幼儿能做到持之以恒,也为了勉励没有按时到学校的幼儿,我们进行了访谈活动。

儿童访谈:说说按时到学校的感受

      

儿童会议:选出每周守时之星

图书制作:做到守时之约的秘籍

自我评价

      通过以上的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高了,参与性更强了。

      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创设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做好各项准备。

      项目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回顾关于成为一名合格小学生的表现能做到了哪些?

幼儿反思

      幼儿从自我评价,更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肯定自己!

阶段反思

      幼儿对合格小学生的表现有自己独特见解,在儿童会议中,幼儿对合格小学生的表现畅所欲言,不断衍生新的想法,教师在这个阶段中欣赏幼儿的每一个奇思妙想,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回应。同时为了消除个别幼儿的疑虑,教师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达到家校合力,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积极的心态,让幼儿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

项目产出阶段:筹备毕业闯关活动

      在分享交流中,有幼儿对同伴的自评质疑,瑞恒说:“昨天在角色区,我看到XX不会系红领巾的。”其他幼儿听到了,也有质疑的声音发出,“XX不会系鞋带。”“XX没有做到团结友爱。”那么我们要怎样展示自己学会的本领呢?于是,师幼又进行新的一轮讨论。

儿童会议:我喜欢的展示方式

投票

      在儿童会议中,幼儿对自己喜欢的展示方式比较多样化,有的喜欢举办自理能力比赛展示,有的喜欢进区时展示,有的喜欢在集中时展示或玩游戏的方式展示等,教师就利用举手投票的方式,让幼儿选出自己喜欢的展示方式,最终闯关游戏展示以25票胜出,成为我们班展示自我的方式。

      接着,我们就围绕筹备毕业闯关活动展开探究,为了了解幼儿的兴趣,教师对幼儿进行表征及访谈活动。

儿童表征:我想举办的闯关活动

儿童访谈:我想邀请的人

      在儿童表征及访谈活动中,教师了解到幼儿想举办有很多游戏、有很多小朋友参加、也有观看闯关活动的人。

      我们应该怎样抉择哪些游戏项目呢?围绕这个问题,我们进行地图制作。

      在128张绘画作品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类,并找出自己最想展示的项目,在地图制作中使用了68张绘画作品,收集到幼儿想展示的项目有:系红领巾、系鞋带、叠衣服、叠被子、两人三足、跑步、跨栏、投篮、拍球、跳绳、整理书包、写字、画画、小主持、拔河项目。

      教师基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及考虑场地问题,最终决定开展了:系红领巾、系鞋带、叠衣服、叠被子、两人三足、跑步和跨栏结合一起(障碍跑)、投篮和拍球结合一起(欢乐运球)、跳绳、整理书包、写字和画画结合一起(设计名字卡)、小小主持人(自信小达人)。

儿童会议:闯关游戏的准备

      在儿童会议中,幼儿能大胆分享自己的想法,从幼儿的讨论中,教师捕捉到幼儿想法丰富多样,因此,教师基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引导幼儿自行分组。

邀请小组

游戏规则制定组

儿童访谈:闯关游戏项目的玩法及规则

场地规划组

实地勘察:寻找举办闯关游戏的地点

儿童表征&分享:闯关游戏场地规划图

物品准备及布置组

社会实践:寻找闯关游戏的物品

      幼儿通过不断探索、交流、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确定游戏项目、规则制定、场地规划、邀请嘉宾、物品准备等一系列活动,每一个活动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为闯关游园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接着,幼儿开始为自己的毕业闯关活动做计划。

儿童表征:我的闯关计划

成果展示:闯关游园活动

闯关游园活动后的收获

参与者对活动的评价

阶段反思

      在本阶段主要围绕“如何筹备闯关游园活动”的开展,每一个活动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

      在游戏的体验中,幼儿从自我评价到自我展示的过程,更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肯定自己!为未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活动中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子关系,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融洽。

项目课程反思

幼儿反思

家长反思

实践者反思

END

编辑 | 黎伟仪    曾佳慧

图文| 大五班

审核 | 教学部

阅读 184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