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我们开启了2024年广东省中小学文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培训(小学语文)之集中研修阶段的第5天。
集中交流,共同研讨
上午,学员们围绕本次的讲座内容,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进行小组交流研讨。学员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蔡燕娜:通过学习,我懂得教学反思不是教学的结束,而是教学研修的开始。我们应时刻反思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在发现问题、探索过程、寻找解决方法过程中实现螺旋式成长,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位研究型的老师。
周依杭:听完张云鹰校长的讲座,我真切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积累与反思,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陈奕苗:此次学习,不仅充实了我的知识储备,更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我更真切地体会到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文化的传承。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把所学所思融入到每一堂课中,努力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茁壮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余禧梓:此次学习,让我知道,作为教师,需终身学习,拓宽知识边界,结合实践创新教学。面对教育改革,需采众长,勤实践,在教中学,在教中研,与师生共成长,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压力即动力,不懈努力,提升自我,定能收获成长与感悟。
陈俏洁:这次集中研修中,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创新研究”的讨论,使我对其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关于文学批评的讲座,使我明确了“文学批评”的内涵和意义,也懂得引导学生用“陌生化”的眼光去观察熟识的事物,帮助日更写出事物的特点和自身独特的体验。另外,我还明确了只有将构建以“表达”为核心的语文教学落实到实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全面提升。
李旭梅: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开放式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开放式教学除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外,还有时间的开放和过程的开放,只有老师和学生思想的开放,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模式的开放。
我在童年种植诗歌——我的诗歌种植实践
下午,学员们聆听了周其星老师的题为《诗歌教育:我在童年种植诗歌》的专题讲座。
周其星,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高级教师,陕西师大研究生导师,深圳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教科院首批入库专家, 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作家协会会员。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6年度“全人教育奖”提名奖得主。著有《彩色的阅读教室》《彩色的写作教室》《彩色的诗歌教室·更大的宇宙》。参与编著《一位诗人的诞生》《百千大阅读》《童年的古文课》《彩色的诗歌教室》《讲给孩子的百年梦想》《童年的小作文》。
讲座一开始,周老师通过引导学员进行连词句成诗歌的游戏,告诉学员们:用很小的词语能够拼出更大的宇宙。
接着,周老师传授给学员们“四步写一首诗”的方法。在周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学员们从“心”出发,从身边微小事物出发,写下属于自己的一首小诗。原来,诗就在生活中,写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和困难。
周其星老师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通过精选的古体诗与现代诗歌实例,巧妙地跨越了两者间的界限,让学员们领略到诗歌的无限魅力。
他通过例子剖析分行的精妙与押韵的韵律美,让学员们对现代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
更令人动容的是,周老师以“三颗桃子——三粒种子”的亲身经历,阐释了选择诗歌教学的缘由。这不仅是他对诗歌热爱的象征,更寓意着他希望在每位孩子心中播下审美情趣、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种子。他坚信,通过诗歌的滋养,这些种子将生根发芽,绽放出独特的文化之花。
最后,周老师通过分享自己在南澳的支教经历与诗的故事告诉学员们在生活中,感受诗歌之美的同时,人人也都可以成为诗人。
听了名师的讲座,我们得到了很多宝贵的感悟和启发。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和进步,为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希望能与更多的教育者一起分享和合作,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
小组成员:
蔡燕娜 陈奕苗 陈俏洁
周依杭 李旭梅 余禧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