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44中扬帆班主任工作室专题研讨交流活动

哈44中教导处
创建于2024-07-11
阅读 27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本学期班主任工作室立足校情,并结合每位班主任育人方式或风格,或是班级出现的“真问题”,各位班主任进行命题研究。在学期开始的班主任会上进行交流和研讨。

1-1学生在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如何处理

1-2学生意识形态出问题,怎么办

1-3学生过密交往,怎么办

1-4对于问题学生(心理或是身体)的问题,怎么办

2-1中途接班,怎么办

2-2初次做班主任,工作没谱,怎么办

2-3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如何与家长沟通

2-4偶发打架事件,如何处理

3-1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到管放自如

3-2要带新生班级,怎么办

3-3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怎么办

3-4家长对学校有偏见,怎么办

如何做好一个“续航人”

     ——班主任中途接班纪实       

                     申雪

案例:

       第一次排座位,虽然班主任已经将座次表,规则讲述清楚。但在执行时,学生表现出很混乱。故意提出很多质疑。

分析:

       对于班主任中途接班,学生或铁板一块或抱成一团,持有观望态度。

方法:

       教师不能针尖对麦芒,也不能坐视不理,更不能犹豫不决瞻前顾后。

1.    有明确的态度。可通过点评优秀学生等方式逐步渗透而逐步形成新的班风

2.    有坚持的力度。通过坚持一些做法,让学生体验到收获而逐步适应新的班任。

3.    有持续的温度。奖惩分明,培养优秀的班干队伍。

王亭亭:学生在校园发生意外事件如何处理: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以上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要判断学校是否要为学生的受害事实承担侵权责任的关键在于判断学校对于学生的受害事实是否存在过错,即需判断学校是否已经尽到教育、管理职责。若证明学校已经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则应认定学校无过错,学校无需对学生的受害事实承担侵权责任;若证明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则应认定学校有过错,学校应对学生的受害事实承担侵权责任。

    学校和班级应尽到相应的安全教育、管理职责,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室走廊等地方张贴《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安全教育等等内容的标牌,定期组织安全主题教育班会、通过广播站进行安全教育等。

       班主任老师在事件发生后及时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及时送医积极履行救助义务,联系双方家长协商处理,处置措施得当等方面。

      学校对于教育与管理方面尽到职责,做到了上述内容,则一般在司法实践中可认定学校尽到责任,无需担责

刘畅老师:家长对学校有偏见怎么办?

    在这三年中,此类时间发生过两次,一次是高一时一位家长质疑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语言过激;另一次是高三时家长不满意学校对学生的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

1.复盘事件,两件事矛头都没有指向班主任,所以班任可以从中做工作进行调解。

2.主动沟通,家长的偏见往往源自学生不够客观的描述,所以班主任最好第一时间主动与家长联系,安排面谈或电话沟通,较客观地从第三方的角度陈述完整事件,避免家长被学生“先入为主”。同时尽量站在家长角度理解他们的关切和期望。

3. 提供信息:班主任可以向家长提供学校的相关政策、管理条例等,帮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学校的管理程序。

4. 在理解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班主任可以尝试与家长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共识。

5 根据经验此类事件还需反馈给学校:班主任应较全面的梳理事件,找出症结,澄清事实。并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后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以便学校能够及时了解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6.跟进处理结果:班主任应跟进学校对家长意见的处理情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处理结果,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始终保持专业和客观的态度,维护家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胡春茹:偶发打架事件,如何处理?

 作为班主任,都会经历学生打架事件的处理。可能是班级内部打架,可能是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打架,也可能是与校外的打架。无论什么类型的打架事件,首先班主任要做到不要慌,要保持冷静,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原则处理,学生才能接受之后的处理结果,无论是批评还是处罚,学生都可以欣然接受,班主任千万不要情绪教育,以免增加处理难度。处理基本流程如下:

1. 班主任分别向当事人了解事件的原由及过程。(前提要检查一下学生是否有受伤迹象,如有受伤,及时通知家长)

2. 向目睹事件过程或者知晓事件原因的相关人员了解事件的过程。

3. 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发生打架事件是由于误会还是情绪管理不当所引起的还是因为有校园欺凌迹象等,掌握好原由,再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4. 班主任要分别找当事人谈话,和其分析事件原因和自身的问题所在,及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在此期间,学生也冷静下来,在班主任的帮助下也会分析自己的错误所在,那么接下来班主任在对其进行处罚,那么学生就会欣然接受,不会有不好的情绪的表现。

5. 情节严重的,需要告知学生监护人,并要求到校,家校联合,增加问题解决的力度。

6.  班主任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公布(如果影响较大,需要在班级进行个人反思和保证)。

7.班主任在班级进行说明和总结。

8.可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再教育。

9. 后续观察。

雷玉婷:管放之间,做一个“懒班任”

班级管理中,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班任要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懒”而不乱,我认为,关键在于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帮助与建议。

主要做法:

1.活动中,给建议,不包办

2.“需要我做什么”,给帮助,不批评

3.刚性规范,守原则,不让步

4.具体操作,先示范,后指导

        

        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通过组织各种班级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

        总之,做一个“懒班任”并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在放手与帮助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我们一起努力,培养出更多自主、自信、自律的优秀学生!

何婧老师: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怎么办

1. 收缴手机并通知家长。如果发现立即收缴手机,如果是多次,就通知家长来校领取并配合教育。向家长说明收缴手机的原因和相关规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规定并支持学校的工作。

2.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海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手机使用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

3. 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全体监督监察机制,班主任发现本班学生在校园内自行使用手机,有权将学生手机代为保管并及时联系家长处理。同时,可以设立学生相互监督机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共同遵守手机管理规定。

4. 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开展关于学生携带手机的检查活动,对发现携带手机的学生,予以统一保管手机并批评。同时,可以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措施,不断完善管理方案。

        总之,对于学生把手机带进校园的问题,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管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曲莹:学生意识形态出现问题怎么办?

 案例:一位平时很低调,成绩中上等的同学,出现意识形态的问题,在此之前没有任何明显特征,但一直在社交网站活跃,宣传反党反社会言论,后相关部门介入。

处理方式:

1.相关部门来学校调查处理前与学校取得联系,班主任教师与学生监护人取得联系,监护人来到学校并经过同意后,开始展开调查。

2.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积极配合调查,说明事情严重性,向学校和家长反馈情况,跟进后续处理,调查结束后由家长陪伴孩子离开。

3.通过班会,团会,升旗仪式和谈心谈话的方式,对该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班主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每周向学年领导报告该生表现,同时要求家长在家监督学生不使用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家校共育,关注学生心理活动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班主任应有明确的态度和持续的温度。关注事情发展动向,关注学生心理变化,通过班会等教育方式传递传达正确的价值观。

朱丙丽:如何与家长建立起更好的沟通和信任,我们要尝试转变工作方式,变被动问询为主动沟通,变被动配合为交流合作:

一、尊重家长,以礼相待

  对待家长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沟通过程中,要使用礼貌用语,避免使用教训式口吻。尤其是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更要保持冷静和尊重,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要多倾听家长的意见和需求,理解他们的期望和关切,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被关注感。

二、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个性化沟通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了解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关心学生,同时也能更有针对性地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在谈及孩子的缺点或问题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再委婉地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建议,使家长更容易接受并愿意配合教育工作。

三、主动沟通,及时反馈

  作为班主任,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当发现孩子有异常心理或行为时更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协商解决方案以免问题恶化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这样可以让家长更加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和管理。 

四 、注意保护隐私和维护关系

  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和家庭的隐私权,避免泄露敏感信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纠纷,同时也要维护好双方的关系避免因误解或冲突而影响到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此外还要用真诚的语言或行动去感动对方,唤起人的真情以诚感人,要求诚与真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合作关系。

处理高中男女同学交往过密需要智慧和策略:

 1. 教育引导:通过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课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包括男女同学之间正常交往的边界和尺度。

2. 个别谈话:对于交往过密的同学,分别与其进行私下、温和的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强调学业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认识到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3. 设定规则:明确班级或学校关于男女同学交往的规则,让学生清楚知道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

4. 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家长在家中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

5. 榜样示范:教师自己展现出健康、适度的人际交往方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6. 丰富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文体比赛、社团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正常交往和释放能量的渠道。

7. 关注心理:对于处于青春期情感萌动的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8. 鼓励自律: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他们能够自我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

 总之,处理高中男女同学交往过密的问题,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情感,同时也要坚定地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以保障学业和身心健康发展。

单继杰:班级学生有心理问题该怎么办?

一个家长打来电话说,他的孩子心理有点问题,是抑郁症,不愿意来去学校。他带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做了心理治疗,也采取了药物治疗,但是收获甚微。

考虑到他的情况,我给每个任课老师也交代了他的情况,交代任课老师多关注,注意沟通方法!在这之后,我给他安排了比较活泼开朗的同桌,之后的一周我每天都关注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他在班级的情况,然后和他沟通谈心,了解到他之前的一些经历,一切看起来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就在我感觉他其实没有什么问题的时候,他竟然用刀片在家划破自己的胳膊,我惊呆了,顿时感觉他的问题没有那么简单。我再次找到了他了解情况,他给我讲他心里难受,不快乐,没有令他快乐的事,我给他讲了很多道理,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什么道理都懂,并且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对自己成绩要求比较高,父母为了他,从郊区搬到城里,但他的真实成绩和他理想的成绩相差很大,自己感觉很对不起父母。

我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我知道,必须告知他父母这种情况。

我私下再次和他家长进行了沟通,这些情况他父母都很清楚,但他父母的言语之间流露出毫无办法的无奈,让我同为人母的我既同情,又无奈!

我一边找他谈心,一边给班里一些活泼开朗的的同学私下交代多和他玩,多和他聊天,多带动他,一边又无比的担心,我知道,我不是神仙,也许有的问题我我也解决不了,也有很多的困惑。

包铁瑛:要带好新生班级,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立威,让学生先敬畏你而非爱戴你。在与学生建立关系之前,先树立自己的威信,避免一开始就与学生过于亲近,以免后续难以管理。可以通过公正处理事情,尤其是对违反纪律的行为要严厉处理,来建立威信。

明确纪律红线,并严格执行。在班级中明确几条纪律红线,如迟到、上课纪律等,对违反这些纪律的行为要严厉处理,不姑息任何违规行为。

建立班级基本制度,包括卫生制度与自习纪律等。这些制度对于塑造班级风貌和学生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例如,通过良好的卫生制度来营造整洁的学习环境。

做好家校沟通,了解学生的假期情况和其他表现。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个人习惯和学习态度,为开学后的班级管理做好准备。

定好班规,并身先力行,做到言而有信。通过制定明确的班规并遵守,树立教师的威信,为学生树立榜样。

精心准备开学第一课,包括介绍学校作息时间和需要购买的学习用品等。通过这样的准备,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细心和爱心,有助于快速融入新的班级环境。

传播爱心,从班级打扫开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在开学前一天自愿报名来学校打扫教室,营造温馨的开学氛围。

给新的班集体写一封信,传递带班理念、规则和期望。通过书信的形式,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新班主任,为开学带来更多的秩序和温暖。

通过上述策略,可以有效地带好新生班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阅读 27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