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从“小”开始——小班幼小衔接生活自理能力与卫生习惯篇

文惠路幼儿园一分园小十班
创建于2024-07-10
阅读 22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幼小衔接

从“小”开始

幼小衔接知识宣传

        A:幼小衔接什么时候关注最合适?

B:上了大班就要立马关注起来。

      C:不对哦!幼小衔接小班就可以开始了。

A:那小班如何进行幼小衔接呢?

       从踏入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幼儿园就开始为孩子们顺利进入小学、奠基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做准备了。入学准备从来不是从大班才开始,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从小班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理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指出:“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要利用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促使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即自我服务能力。这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自理能力篇

自己叠衣服


衣服湿了,自己换衣服

铺床、叠毯子

一、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教育,生活自理能力贯穿了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从关系生活最密接的生活自理能力入手,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后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

        自理能力是在生活中自我服务、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原因有:

1.幼儿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独立性格,不依赖他人。

2.有助于提高幼儿自信心。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时,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折能力,提升自信。

3.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做好自己的事情,本身就是对自己负责任,先产生对自己的责任感,在逐渐延伸到他人。

4.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如幼儿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灵活性等。

二、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

1.学会“袖手旁观”

        在生活中,孩子可以做到的事,要让孩子自己去做,我们可以教给孩子方法,但不能包办代替,要学会“袖手旁观”,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2.尝试示弱

        当孩子需要大人帮助时,可以先假装自己也做不到,然后鼓励孩子去尝试,或者和他一起做。

3.提供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

       在幼儿园里老师会让孩子们自己独立进餐、帮小伙伴收拾玩具等等。除了自我服务以外,还会提供帮助他人的机会,从而体会到“我很能干”的成就感。

       在家里面,家长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例如:帮忙擦桌子、递东西。

4.让孩子掌握自我服务的方法和技能

       即使他们有了自理的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方法。比如要怎么洗脸才能把脸洗干净,怎么做可以不把饭菜洒在地上。

卫生习惯篇

      《纲要》指出:“良好的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因此,培养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就更重要了。我园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切入点,开展了培养幼儿生活能力的环节。

        为了幼儿的健康,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杜绝病从口入,请家长仔细阅读并注意以下保健知识。

一、勤剪指甲

勤剪指甲的益处:

 从健康方面说:

 1.长指甲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很难洗干净,病从口入,长指甲为疾病的传染源。

 2.孩子在用长指甲抓痒时,很容易划破皮肤,而指甲里的细菌就会趁机而入了。

 从安全方面说:

 1.孩子活泼好动,长指甲就很容易在活动中被翻起并折断,严重的还可能会伤到手指皮肤、刮伤自己。

2.幼儿活泼好动,在幼儿园里总是三五成群地玩在一起,有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难免会发生一些抓伤的事故。

 二、勤洗澡

 孩子新陈代谢旺盛,分泌多,在幼儿园有一定的活动、运动量,导致的皮肤污垢也多。勤洗澡除了清洁皮肤以外,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促进生长发育。

 三、勤换衣

 孩子贪玩容易弄脏衣服,衣服长久不换洗,衣服上面粘有代谢废物,细菌就会滋生,甚至长出螨虫,所以长久不换衣服,身体就会出现瘙痒,红肿等现象,经常换洗衣服,有利于身体健康。

 四、勤洗手

 勤洗手,学会七步洗手法尤为重要。

        幼小衔接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原有经验,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全面的准备和适应,培养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家长们可以多为幼儿创造自我服务的条件和机会,多鼓励幼儿,树立起自信心,从而顺利度过幼小衔接的磨合期。

       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做好小班幼儿的幼小衔接!

阅读 22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