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见证成长
分享活动中老师们结合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对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状况进行分析,以强项带动弱项,促进个体自主发展,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语言、行为,以及老师在孩子们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回应和支持。
小班组
教育案例一:午睡养成记
幼儿午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而设置的,它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案例二:他的成长
他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除了孩子本身适应能力强、我们与家长的沟通外,其实也与我们几位老师付出的真诚、用心感受、亲切耐心、经常拥抱孩子,让他感受到我们的爱,也是息息相关的,真正做到“老师像妈妈”,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依恋,多给予孩子抚慰、多亲近他,用真情唤起幼儿的心声,让孩子生活在温暖、平等、宽松的环境中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教育案例三:老师,我真的饱了
小班下学期的孩子,他们逐渐地构成了自我的思维,有了许多自己的想法。他们就应明白自己能吃多少饭,当孩子不愿吃时,作为老师我们就应尊重他们的意愿,不要再逼孩子超量地进食,否则,不但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其对教师和幼儿园生活的态度,甚至还会影响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
中班组
教育案例四:爱臭美的小女孩
“审美敏感期”的出现虽然有大致的标准期,但也会因每个孩子身心发展、养育环境的不同而个别差异。
因此,必须以客观的态度在日常的生活与活动中细心观察孩子。当孩子出现对这一方面的敏感特征时, 应为孩子准备适宜的环境,给予正确的协助和引导。
教育案例五:孩子挑食怎么办
改进措施:
1.语言上的鼓励。如:你今天吃饭比昨天有进步了。
2.物质上的鼓励。如:奖励贴贴或者带孩子做手工。
3.利用绘本诱导孩子。
4.请营养师给孩子带来相关知识的宣传。
教育案例六:好动的孩子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通过触摸来感知新世界。应从以下几点来引导:
1.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减少活跃度,理解幼儿的需求。
2.进行针对性的“动”
有意识增加户外活动,帮助幼儿合理释放天性。
3.激发兴趣和培养专注力
好动的幼儿可能对某些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鼓励幼儿深入学习或探索,并及时给予正面的认可和鼓励。
大班组
教育案例七:爱插嘴的孩子
经过与孩子的交流,我发现他们进步了,在进行教育活动、游戏的时候,他都会举手,如果他发现自己又 “插嘴”了,他就会马上停下然后不好意思的看着我,孩子在慢慢的改正,只是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我们不能把幼儿当作成人来要求,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教育案例八: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很多时候,我们是那样爱孩子,习惯了竭尽所能事事代劳,却忘记了要放开手让他们处
事,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也就是说,与孩子身心发展相当、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放手交给孩子。
教育案例九:安静的小孩
让同伴找她玩,和她多说话,老师多找机会和她交流。当她说话时,老师就及时地告诉她“你的说话的声音很甜美”,鼓励孩子上课要多发言,特别找她喜欢的话题聊天,经常多拥抱并亲吻她,让孩子从老师身,上找到亲近温暖的感觉,从而尽快建立师幼的依恋关系。
此次分享活动,各班教师立足于幼儿真实的活动,记录下孩子们成长的足迹,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孩子们在活动时的语言和行为,以及在孩子们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回应与支持。
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提升了教师观察幼儿、分析幼儿以及撰写案例的能力,同时也推动了教师进一步的自我反思,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成长,为更好的支持孩子们全面发展奠定了专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