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问题”教学之实现深度学习——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二)

远方
创建于2021-05-20
阅读 76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5月20日下午,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如骄阳不减。 忙碌间,我们迎来了深度研修的第二个专题——“核心问题”教学之实现深度学习。今天下午的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环节一:顾亚龙老师执教课例《幻方》;环节二:顾亚龙老师主讲报告《把握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的“六个度》;环节三:叶鸿琳老师执教《你会做加减法吗?》;环节四:叶鸿琳老师分享《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系列成果》。

  环节一:顾老师通过古代传说“洛书”引入到幻方的学习,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推理之旅。在由1~9组成的三阶幻方中,让学生自主观察幻方中数字的排列特征,发现规律,质疑规律,从而验证规律。顾老师通过“找规律、推理、验证”的活动,一步步引导孩子们挖掘幻方每行每列,对角线之间的关系。研究什么是中心数,什么是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后面隐藏的秘密!顾老师关注全体学生,激发他们的深层思考和感情投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质疑。 孩子们在数学海洋里遨游,享受着思考推理的快乐!在课堂中,顾老师把“分天下为九州”与幻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体会中华民族文化之美!

  环节二:顾老师从逻辑的力度、思想的深度、文化的厚度、生活的宽度、生命的温度和知识的通透度这“六个度”为我们指明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有效路径。

  在逻辑的力度的讲解中,顾老师说:一节课中得到结论固然重要,但得到结论的方法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去情境化,才能凸显数学的本质。对比之下,平时的教学,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设计情境,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根本没考虑到“情境链”是否串起了“问题串”,设计中的“一明二暗线”是否是相辅相成的。顾老师举了《怎样围面积最大》一例,在新课之前设计了“26m长的绳子围成哪些长方形”的学习单,让学生带着思考有备而来,在课中恰当的地方追问“小小的一张表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从上从下,从左从右去看,逻辑的推理恰到好处,最后为了验证“是否长宽相等时,面积最大?”。

  顾老师在关于文化厚度的讲解中,以《年月日》为例,通过地球、太阳、月亮这三个天体的运动揭示了年月日现象产生的原点,以“关于年月日,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确定学生所在的位置,了解课堂的起点和生长点,在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上打上问号,开启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接下来,借助于对每年各月天数的统计,回溯到知识的源头,用故事的推进诉说规定的变迁,帮助学生厘清了每个问号的本质,知道了知识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

  环节三:在《你会做加减法吗?》这一课例中,叶老师通过设计“四个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知识整体迁移——促进对算法的多样理解。其中“活动三”引起孩子们最热烈的反响,首先给出A、B、C、D组算式,A、两位数加两位数,B、两位数减两位数,C、三位数加三位数,D、三位数减三位数,并提出:你觉得哪组的题目难度会大些?大部分认为C、D两组难度较大,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A组与C组,B组与D组,数字只相差一个0,只要求出其中一组,另外一组的结果也自然而然出来了。并借助画计数器,让孩子们更加理解算法多样化。

  环节四:叶老师分享他在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系列的成果,第一,“数学观念”——课程规划的“新”起点;第二,“整体建构”——实施教学的“新”起点;第三,“理解迁移”——教学评估的“新”起点;创生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视角与路径。

  专家们的课堂,不着急向学生要答案,而是慢慢让孩子们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教师走向孩子身后,把孩子推到台前,把课堂放手给孩子,让孩子自主学习,培养了孩子们质疑、问题意识。专家们的儒雅、风趣、幽默、沉稳,深深扎进我们心灵,我们将继续努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循序渐进,砥砺前行。


撰稿:张锦华、周香香、赵礼燕、杨普、

            廖淑清、张会婷、邹雯青、邹玮、

            罗燕红、 杨志刚、骆佩琼

审稿:王献花

阅读 76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