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研”夏日磨匠心,步履不停赋新能。2024年7月10日,河南省“中原名师中原教研名家”华南师范大学基地第十次线下集中培训进入第九天,今天的研修主题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
上午,全体学员一起走进体育东路兴国小学。体育东路小学兴国学校,占地面积9627平方米,建筑面积9964平方米,教学班51个,学生2100多人,教师124人。学校办学理念是“办未来学校,让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 ”,继承、弘扬体育东路小学优秀文化和传统,以培养未来大都市杰出人才为目标,坚持走文化育人、质量立校、名师兴校、信息化强校的办学之路。
刘伟校长以《数智赋能高质量发展 助力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刘伟校长从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角度为我们介绍了学校数字化转型发展历程。刘校长的讲座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作为新时代的技术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学校改革的深入发展。它不仅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还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成长,使教育更加个性化、精准化。这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也激发了我们对教育改革创新的热情。
彭思思老师以“大概念统领 巧智慧布局 点阵笔赋能——以 Personal information 为例”,从设计理念、教学模式、过程与策略、创新与亮点四个层面做了一个详尽的案例阐述。
下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以《智能升级,何以为师——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与教师发展》展开交流。从“时代变革:教师如何看待”到“数字转型:时代需求与领域空白”,再到“智能升级:培养智能时代的优秀教师”,深入剖析了数智化对教育创新的深远影响。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数智化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飞跃,它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加高效、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未来。
晚上,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室研究员许世红为我们带来的讲座主题是《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评价与改进:打造教育教学研究新生态》,从“课堂研究的时代新机遇”“课堂研究数字化工具:CSMS简介”“课堂数字化教研案例分享”三个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强调数字化技术为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更加科学、客观、全面的手段,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现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同时,她还强调了打造教育教学研究新生态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展教学研究,推动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结束语
融合智慧之光,共绘教育新篇。数字化教育带来了变化和机遇,我们需要顺应技术的进步,重构教育新生态态,以适应数智化时代的教育需求。同时,我们也需要坚守教育的不变,如优质公平的教育属性、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新质素养的教育内容、美德品性的教育目的等,不断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优质教育服务。
—END—
撰稿编辑:范小枫
责任小组:小学数学1组
成 员:张伟振、张红娜、潘红艳、尹赛丽、牛玉辉、张喜锋、黄鹂、范小枫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e35f4ec4ff0441b4901d2fe1941c0efa.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7d54b9b0bc35497b81a3ce99584c029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