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华||儒家四目与素质教育导图

中华英才
创建于06-01
阅读 412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曾子在《大学》中,提倡个人进行道德修养和立身治世的八个步骤,它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八目在逻辑方面的不足,就是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养性三个并列元素,分为三个递进步骤。所以后来的儒家学者加以改良,只提修齐治平四目,而把前四目合并成了修身。

胡中华设计的《素质教育目标导图》相当于儒家四目中的第一目修身。其四层目标表述,第一层是全面发展的人,第二层是三维人格培养目标:性格——能力——气质;第三层是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并举的素质教育模式。第四层是12个具体的培养目标表述。此图不涉及素质教育方法论和教育内容。此图比核心素养论逻辑清晰,更易把握。

格物致知等同于能力培养,包括智育和劳动技能教育。格物就是观察与实验,调查与研究,这是获取知识的根本方法,致知要求掌握方法论和一定的知识。格物致知就是科学这个概念的前身。当时的知识分子多是百科全书派,无所不学,并无研究对象的专业细分。大多数文人对生产劳动知识,比如农业方面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并无兴趣,而对文史哲更感兴趣。儒家格物致知没有发展出现代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这方面落后于西方,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过于热衷,忽略了身外之物自然科学的研究,实在是遗憾。

诚意正心,就是端正心态,对应性格培养,包括德育与心育。

修身养性,就是气质培养,包括体育锻炼和陶冶情操,对应体育和美育。传统文化里还有气功、武术和丹药等健体之法。

融合了前三目的修身,才是完美的理论。人的魅力分为真善美三个方面,一是真才实学,可以学以致用;二是气质健力美,三是良心与善行。修心更要修行,知、情、意、言、行合一,理论联系实践。往圣先贤注重一言一行,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皆有讲究,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这是后圣荀子所强调的礼。

修齐治平是一个系统的人生,也是格局逐步放大的过程。对于后三目,我不多言。齐家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发达的,家风家书、家训家教方面论述极多,不一而足。治国平天下方面,一则是政治主张,二则是帝王将相之学,是远大抱负,是文治、法治和德治,更是汗牛充栋。
学术需在批判中发展,我对人的才能发展研究,曾写过一篇《大师之路》,系统阐述了技能和专业发展规律。将专业能力分为五个等级,即生手、熟手、老手、高手和大师。高手有三高:高度专业、高度乐业与高级工具;大师有三大:大论、大作和大巧。大巧若拙,大道通俗,大师的大巧往往是摘叶为刀,貌似笨拙,实数巧妙,比如书法中的丑书,医术中的食疗,军事中的呆仗,教育中的表扬。故弄玄虚者,往往不是大师,最多是高手。
人的气质美分为晶体气质与流体气质。晶体气质就是身材长相与衣着打扮所显示的静态美。流体气质就是举止姿态与声色表情所显现的动态美。亭亭玉立,衣冠楚楚不如落落大方,娓娓道来更有感染力。对于人的气质美研究,在晶体气质与流体气质基础上,我提出三个等级。第一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如花似玉的美。第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风情万种的美。第三就是胸有大志气凌云,天降大任舍我其谁,坦坦荡荡,光明磊落,视死如归,这是气贯长虹的美,令人心悦诚服,令人顶礼膜拜,这个层级的人物往往身经百战,阅人无数,却又矢志不渝,这又是建立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上的,这种大美气概一定伴有大才与大德。

相术,包括相地、相屋与相人。以相术查验霍山书院,第一是选风水宝地,其次是建筑和装修布局风格。天时不如地利。先有风水,后有风格。这其中有自然科学规律,也有心理学和审美学规律。

然而地利不如人和。霍山书院真正的魅力其实还是来源于人。霍山书院当有文人雅士坐镇,也需气质美女服务。难道才子佳人,赏心悦目不是我们心所向往吗?

闫记红说,霍山书院外边的园子当立山长曹端读书塑像,我说还应种修竹百棵。我对市里已立曹端相甚为不满,不够帅嘛。曹端有三端,心端,貌端,行端。他坦坦荡荡,不卑不亢,襟怀坦白,表里如一。青年曹端,貌若潘安。乡试亚元,会试乙榜第一,曹端当时意气风发,风度如何,可想而知,那一定是神闲气定,气宇轩昂。瞻仰曹端像,当令人心驰神往之。

霍州署,清雅园已有两座曹端塑像,所以要塑造美男子,大才子曹端的第三座塑相,必须是风度翩翩的青年曹端。

曹端的诚敬心法,属于上乘心法。心流可以分为两种,动中乐与静中乐,学而乐、做而乐为动中心流,禅定与拜神为静中心流。我们知道,古今中外有数以亿计的虔诚的宗教信徒,他们长期或定时会沉浸在信仰中,自得其乐。这种对神圣的无条件的完全崇敬之心态,可能会伴随各种脑内吗啡和生长激素的分泌,让人从中受益。曹端心法,让学子们同时拥有两种心流。
阅读 412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