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窗听雨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逐梦前行第三天晚
观看《再回延安》

创建于07-09 阅读263

      6月29日晚观看《再回延安》~来延安必看的红色沉浸式演艺

徜徉在红街,“再回延安”剧场是整条街上最醒目的建筑,巨大的椭圆形外观,建筑外墙为红色铝板幕墙,剧场大门以一颗象征中国革命的五角星为造型,中间“再回延安”四个大字像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夜色降临,绕剧场椭圆形屋顶一圈及五角星大门的灯光点亮,与红色的铝板幕墙交相辉映,非常壮观漂亮。

作为国内首部红色室内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最大的看点之一,是采用了新颖的观演形式——行走式观看。观众跟着演员和场景走进故事,沉浸式体验剧情,在演员身边近距离观看表演,完全不同于以往镜框式“坐着看”的演出。

演出时间到了,走进剧场,却发现居然没有观众座位席,而中间、四周乃至空中都有道具和置景。灯光熄灭,第一幕演出开始,观众又发现没有固定的舞台,随着演出灯光的投射,演员和场景一会儿出现在前方,一会儿出现在后面,一会儿在中间的台子上,出现了一位正在看日记的老红军……

观众置身其中,看着剧中场景和演员在身边表演,听着近在咫尺的台词和解说,仿佛自己也是剧中的一个角色。全剧共分为四幕,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剧场内移步换景,走进四个不同的时空世界,沉浸式地体验中国革命的苦难辉煌。

第一幕,老年的刘宝顺在日记中怀念红旗班战友,长征路上牺牲的战友出现在他身后的舞台上时,天空飘下了漫天的雪花。

刘宝顺的孙子刘念发现了爷爷的日记,根据日记中记录的红旗班感人故事,再回延安,寻找当年长征路上英雄的足迹;20岁的刘宝顺经过长征洗礼,成为延安一名英勇的八路军战士,他和战友们在《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中,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战斗;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红旗班的战士们先后牺牲,只有17岁的刘宝顺活了下来;红军抵达陕北,当地老百姓打着腰鼓欢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延安这座西北小城从此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

第二幕,刘念弹奏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时,大屏幕上黄河波浪滔天,气势雄伟壮阔。20岁的刘宝顺舞动红旗,特制的长臂升降台高高升起,红旗高高飘扬,非常振奋人心。

在高科技特效技术的加持下,《再回延安》带给观众的不仅有“行走浸入”,还有“体感互动”,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沉浸于演出剧情之中,似乎穿越了历史,以为自己就是一名红军战士。

第三幕爬雪山草地,雪山被设计成陡峭的长坡,红军战士在上面艰难攀爬,不断有战士滚落下去,漫天大雪不停地下。近距离观看的观众感觉寒风扑面,身上都是雪花。小编看到,几名站在最前面的中学生观众手捧雪花,激动地看着演出,神情非常投入。

第四幕,红军抵达陕北,舞台上突然下起了雨,陕北人民打着腰鼓,在雨中跳着欢快的舞蹈,视觉效果令人震撼。

结尾,一面巨大的红旗缓缓降落在观众头顶,在主持人富有磁性地解说中,很多观众情不自禁触摸红旗,红旗随即又缓缓升回剧场上空。那种触摸红旗的庄严仪式感,令人肃然起敬。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演出在《歌唱祖国》的大合唱中落下帷幕。大家迟迟不愿离场,有的观众正在擦拭眼角的泪水。

看一场《再回延安》接受一次精神洗礼,每一幕演完,跟随剧情转场到下一幕,参与到演出中去,这形成了《再回延安》的独特体验——人随剧走。

阅读 26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