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遇见,是一种约定;读书是一种成长,是一种生活;捧一卷典藏,品一味书香;共读专业书籍,共话教育收获。
本期阅读欣赏为丛阳第二小学美术教师程呈为大家分享《字美在何处》这本书。
字美在何处。
既是简明的书法史,也是书法欣赏之书。
引言中说中国书法走向艺术美有赖两大因素,其一汉字的形体特征,其二书法家的才能。本书即以书体为轴,依时间顺序用各个书家串连出一部灿烂华美的书法史。我们欣赏书法要看视觉可见的形(点画,结构,章法,墨法),看蕴含在形里面但又是在形之上的神采与意蕴。
我们深知书法为“五体”分别是,篆,隶,草,行,楷,中国书法历史悠久。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草书了解甚少,草书作为书体里面最为简化的字形,不过,书法的形象,一方面与汉字初创时有关,另一方面则经过笔法书写变化与处理,生发出另一层形象。试把渐江的山水画、叶浅予先生的人物画分别与张旭《古诗四帖》里的“岩”与“年”对比(图16一19),书法真是比山水画、人物画更抽象的图像。这更抽象的图像,如果换成其他书法家来写,又会是另一番“形貌”。
除了与绘画相通,书法的笔墨形象还与建筑相似。我们看李斯篆书《峄山碑》里的“壹”(图20),其对称之美,堪比故宫的俯瞰全景图(图21);《曹全碑》里的“参”(图22),其飞动之美足以抵得上中国古典园林里的亭(图23)。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更深信书法等于哲学这句话,我们的汉字是对这个物象的世界高度概括的勾勒,它有行也有象,我们的祖先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完成了对,天,地,人这个生生世界的理解。
一代书家作品像流水一样在面前经过,但我的眼光停止在了汉隶《鲜于璜碑》。隶书是为了适应书写要求由篆书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东汉时期,树碑之风盛行,石刻大兴。当时的字书,也都用今文编写,所以东汉碑刻也多以今文来书写,这也是东汉隶书大盛的原因之一。东汉是我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章草、今草、行书应运而生,楷书也开始萌芽,其主打书体则是隶书。
《鲜于璜碑》书风古朴雄健,浑厚凝重。其用笔以方为主,方整内敛,遒劲端庄,浑厚有力,斩截爽利,如佩刀贯甲的大汉将军,颇具阳刚之壮美(尤其是碑阴)。其结字宽扁丰厚,整齐划一,法度谨严,含蓄沉着,紧凑匀称,点画灵动,浑朴苍劲。于法度之中洋溢着一种典雅恢宏之美(尤其是碑阳)。其章法竖成行,横成列,整齐又略显参差,其碑石有界格,每个字都靠界格的上沿,上齐下不齐,字的大小、长短不求一律,方扁兼用,疏密得体,错落有致,各尽其势,自由发挥。因而显得既严谨又不板滞,犹如列队严整的武士,雄强剽悍而又有礼法。
而《鲜于璜碑》朴实率真,古朴方正的字体深深吸引着我,也开辟了我的书法之路,这本书它其实介绍的很杂五种书体每种书体都有介绍,但是想要更深一步的了某一个书体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投入到你喜欢的书法字体书写中去,这样才算是发挥了这本书最大的作用,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书法爱好者的一本敲门砖,也是在这本书的引领下我开始了书写《鲜于璜碑》的漫长的书法之旅。
在欣赏书法的过程中,我们更可以感知我们民族的审美精神,正像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因此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了艺术美的方向,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