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患”位共情,—让我更懂你!

骨科一病区
创建于07-09
阅读 7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骨科科室如同一个温暖的港湾。

为每一位骨折的患者提供精心的治疗与温暖的关怀。

为了弘扬护理的人道主义精神,切实站在患者角度去理解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一些感受,2024年7月10日,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组织了一场“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为主题的体验日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的护士们分享了自己作为患者对于日常护理工作的感受。

皮牵引患者体验

到过骨科病房的人,会被各种各样的治疗器具所惊呆:牵引床上有在滑轮下拉动的牵引绳,病人或者下肢被牵引带捆绑,或者脑袋被颌枕带吊起,还有钢铁的外固定架,骨牵引钢针等等。这些看起来冷冰冰的治疗器具,给人惊骇的感觉。病人在这样钢铁支具的治疗下,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我院骨科护理团队进行“角色互换”体验。护士躺在病床上,被这些冷冰冰的器械包裹,听听她们是什么样的感受吧!

在这次角色互换的活动中,我体验的是一位下肢骨折皮牵引的患者,当我躺在病床上,护士帮我绑上皮牵引带,我就感觉有些害怕了,一动不敢动,开始没有什么感觉,时间长了,就感觉腿很热不透气,慢慢地感觉小腿因为秤砣的牵引,有拉坠感特别不舒服,之后护士帮我翻身,我一点儿力气也使不上,感觉到很无助,翻身时腿很不舒服,后来垫上了抬高垫,好一点。牵引了半小时,感觉各种不适,躺了半小时就感觉腰疼,感觉床很硬,很难想象病人一天牵引这么长时间,是怎样坚持下来的,一直躺在床上这么长时间是多么难受,以后在护理的时候我不能光简单的说让病人坚持,动作一定要慢,改善牵引的舒适度,同时给患者做好解释和安慰,让患者的痛苦减轻一些,能更好的配合。

骨科辅助器材(拐杖)使用体验

对于单侧小腿或脚受伤的患者,使用拐杖可以适当下床活动和去卫生间,看似很简单的事,只有自己用上双拐才明白多不舒服,用拐杖下床协助走路,首先要调整拐杖的高度,以便和自己的身高相适应,调节拐杖高度过高,双腋窝会感到压硌明显,双上肢感觉被吊垂,很不舒服,拐杖高度过低,走路时身体前倾重心偏移,有跌倒的风险,所以患者在使用拐杖时,最好旁边有人帮扶,以免发生危险。在指导患者使用双拐时,应注意安全,合理掌握拐杖高度,将拐杖高度调节至本人腋窝三横指,刚开始使用时应该有家人陪伴且不要离床太远,开始使用时在床边使用,使用双拐时可以在腋下垫小软枕,防止发生压疮。

助行器使用体验

通过体验“助行器的使用”这一角色转换,认识到了日常护理工作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也为今后更好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当我是护士这一角色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助行器的使用在我科也是相当常见,指导病人使用助行器的时候也是觉得如此简单,不就是走几步路嘛,但是当我成为患者进入角色时,面对这个陌生的东西-助行器,我内心充满的是恐惧,我不知晓如何使用、如何转弯、如何调节等等,此时我就会觉得护士老师的讲解不够细致,在今后我在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时候,我会往细致的点讲解,多鼓励,给予心理支持,这样才能够让患者更好的融入到功能锻炼恢复的过程当中,促进快速康复。

心电图的体验

虽然心电图很平常,但我躺在病床上时,却感到莫名的恐慌,觉得浑身不自在。夹上肢体导联的一瞬间感觉四肢都被约束了起来,一动也不敢动。要暴露胸前区皮肤,夹上胸导联的时候,明显感觉很抗拒。总之,不管何种操作,躺在病床上就会心里很紧张,有的时候不理解患者为何不配合!或者家属为何百般不放心,现在都能体会了,治疗不是冷冰冰的,是需要有温度的!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体验活动是我院护理部组织的一项优质护理服务主题活动,全院各护理单元积极响应,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从点滴和细微做起,不断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加强了护士的沟通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增进人文关怀,更明白了从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患者之所想,解决患者之所需。换位思考在骨科医疗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通过换位思考,医护人员能够更加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从而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撰稿:梁文娜

图片:吕文静

审核:王改芳  李静

阅读 73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