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周五畅游日,孩子们来到音乐家园玩,很多女孩子想换上民族服饰玩游戏,可是孩子们很久也没有换上,我走过去问到:“你们不是想穿民族衣服吗?怎么没有换上呀?”
晨晨说:“爸爸告诉我不能在外面换衣服。”
睿睿也说:“被人看到很羞羞脸。”
彤彤说:“他们心里可能会笑我。”
夕妍说:“我不想被人发现,我会害羞脸红的!”
听着孩子们真实的表达,邹老师深深地感受到,小家伙们慢慢地长大了。她们内在的自尊心在强烈地迸发,已经有了保护自己意识了。
我们的思考
既然孩子们遇上了困难,该怎么办呢?老师心里立即有了主意,可以给孩子们设立意见更衣室,可是我们并没有马上告诉她们,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想一想,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起来:
“可以有一个房间来让我们换。”
“可以去厕所换!”
“我们可以在小房子里换。”
“我们拿布挡起来换。”
我印象中的更衣室
孩子们刚听到更衣室这个词语时,是很陌生的,她们不知道什么更衣室,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于是老师换了一种说法,只是给人换衣服的地方,就叫做更衣室,在厕所、房间、帐篷里换衣服。
为了让孩子们对更衣室有更深入的了解,周末我们请家长们带着孩子去到商场、服装店、健身房、游泳池等场所,寻找各种各样的更衣室。周一回园分享,孩子们知道换衣服的地方可以叫试衣间,可以叫更衣室,可以叫淋浴室、可以叫母婴室等,这些都是可以换衣服的地方。小朋友们发现原来更衣室根据年龄、功能、使用的方法有很多种叫法。
经验梳理
1.更衣室是什么样的?
有的是像一个小房间
有的是用布围起来
有的有床、尿布台像家一样的地方
有的是用门帘
2.更衣室里有什么?
更衣室里有挂衣服的地方 ,有钩子
有凳子、有拖鞋、风扇、灯...........
在老师的提醒下,孩子们走进生活中,观察可以换衣服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于是,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发现:换衣服的地方都会有块很长的帘子,进去后勾起来就可以了。有些地方有木头的门,这样外面就看不到里面的人了。里面还会有一面镜子……
实地考察和讨论
看完小屋,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起来,小屋有尖尖的房顶,前面有门帘,两边和后面是空的,我们把空的地方挡起来就可以了使用了。
最后我们决定把星星小屋改造成更衣室,小朋友觉得更衣室不好听,给我们的更衣室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变身小屋,从里面出来可以变成大老虎,变成自己喜欢的摸样。
第一次大、中、小班儿童会议
可是孩子们心里还是有很多不清楚地地方,于是在周五畅游日时我们叫来了大一班、中八班的哥哥姐姐进行了儿童会议,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哥哥姐姐玩的时候在哪里换衣服?
哥哥姐姐们,你们见过更衣室吗?
改造小屋没有材料我们要怎么办?
材料太多了怎么办?
孩子们各抒己见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改造小屋:
芃芃说:“可以用布来遮挡。”
泽瑞说:“拿泡沫板挡,拿螺丝把它钉上去。”
忱怿说:“用废旧铁板来挡。”
煊熠说:“用石头做一堵墙。”
芸锋说:用木板,像厕所一样的门
在幼儿园寻找改造材料
于是一到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就在幼儿园里到处搜索,不放过任何可以用的材料。
投票选出最适合的材料
可以用的材料实在是太多了,小朋友都想着用自己找到的材料来做遮挡,可是很久都没讨论出结果来,于是我们就投票来决定,投票结果:孩子们认为最适合的就是布,各种各样的布。
孩子们找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布,有绒布、蕾丝、绵柔布、还有纱布等等。
变身小屋的框架我们已经有了,小朋友们说用布把四周给围起来就可以了,在幼儿园了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找到的布都太小了,都不合适,孩子们的情绪很低落,我们和孩子们商量决定向家长寻求帮助,回去收集旧床单、旧窗帘。很快孩子们就从家里带来了很多布。
第一次改造
孩子们使用绿色窗帘布来遮挡,
忱怿:里面好黑呀,我都看不到衣服的正反面了。
芸锋:好热啊!我出了好多汗
蕴奇:好多人啊,都碰到了一起。
第一次改造后,我们小朋友玩的时候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窗帘布很厚,在变身小屋里面感觉很黑看不到、而且好热。下雨的时候,窗帘布很容易被打湿,又厚又重的耷拉在地上,所以第一次改造的效果不好,小朋友决定进行第二次改造。
幼儿发现:
孩子们发现变身小屋应该是透气、明亮的,帘子长度要适中,不能拖到地上,我们可以在上面画一些可爱的图案。
第二次改造
这一次,孩子们说要自己设计图案,自己装饰遮挡布。
夕妍:“我画的是很多的小花,在布的两边,小花装饰一定很漂亮。”
沅芷:“我设计的是一边是小兔子,另一边是一朵花,这样小屋会很可爱。”
贵芃:“我设计的是我和好朋友在一起,我想把我们的快乐设计上去。”
煊翌:“我设计的是一个消防员图案,因为我喜欢消防员。”
通过投票选出大家喜欢的设计图,我们开始了第二次改造,这次我们选择的是纱网布,它很透气,光照的效果也好,不会感到小屋里黑黑的。小朋友选择用颜料进行绘画,把设计图上的花朵画在纱网布上,他们有的用刷子有的用模具有的用排笔,在纱布网上艺术创作。
这次我们用纱网来遮挡,小朋友还在上面进行艺术创造 ,用颜料拓印出各种形状的图案。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纱网是很透光,看是又很透明,在里面换衣服还是看得到,没有起到遮挡的作用,孩子们对这次的改造还是不满意。于是我们又开始新一轮的构思
第三次改造
吸取了头两次的经验,这回孩子们在材料的选择 上就特别用心,布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还可以在上面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一天园园老师把家里的床单带来幼儿园,孩子们看到都高兴的跳了起来,白色的太好了,我们可以在上面画画,在上面画什么好呢?小朋友说画花,画好吃的,画小动物,于是请大班哥哥姐姐们一起参与新的门帘设计,哥哥姐姐们说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我想画自己,这样就可以一直留到幼儿园了。小朋友们也觉得画自己好,于是哥哥姐姐们带着弟弟妹妹们开始了新的设计。
孩子们还是想自己设计图案,于是请大班哥哥姐姐们一起参与设计,孩子们贴心的还给变身小屋增加了镜子、桌子(放衣服)、凳子(可以坐)和彩灯(照明),这样不管什么天气,小屋里都是亮亮的。
使用中的小插曲
但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们在使用变身小屋时也会遇到一些麻烦的小插曲。这些表面的麻烦其实也是促使孩子们进一步探究的契机。
小插曲:
哎呀!怎么里面有人呀!
夕妍抱着衣服,拉开了帘子,发现肚肚正坐在里面换裤子。
这下,肚肚大声喊起来:“你干嘛进来,我都还没有好呢!”
“我又不知道你在里面”……
新的问题出现了,怎么才能让其他小伙伴知道里面有人呢?孩子们想到了做块提示牌,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让更衣室更加私密,他们还做了一块“使用中”的提示牌,表示“里面有人使用哦!设计门牌、设计规则
小插曲二:能让我先来吗?
依依来向老师“告状”:每次更衣间的小朋友都很慢,我都等不及了。一会儿,
映彤来“投诉”:我每次和他们商量能不能我先来,他们都不同意。
一个空间,有这么多人想使用,怎么办呢?
孩子们想到了用排队来解决问题,但发现队伍总是很长,等待的时间也很漫长。
经过讨论后,孩子们想到了再造一个更衣间,可以一次进去几个小朋友,还可以分成男孩一间,女孩一间,这样等待的时间就不会那么长了。
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时庄妈妈知道我们需要更衣室后,把自己刚买的户外实用的可移动的更衣室送给了我们,小朋友们看到帐篷后很是高兴,立马想到我们可以用这个现成的帐篷来作为男生换衣的空间,于是我们把它搬到了音乐家园开始了搭建。
搭建好男生换衣服的小屋后,不必要的尴尬就不会出现了,当孩子们想要玩表演游戏时,男生和女生换衣服的时候就不会发生冲突,男孩子和女孩子也自觉的遵守男女区分开的小屋,完美的解决了当下的问题。
小结:
从换衣服事件出发的思考,到孩子的性别意识、隐私需要,自尊心建立的维度。有时候,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可能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心理,一件衣服、一条裤子,穿脱之间都要我们用心的呵护。
随着幼儿园孩子性别意识的觉醒和个人隐私的需要,老师们更要注重孩子们平时发生的很小的事,为孩子营造这样一个互相尊重和保护的氛围。
这除了是一次宝贵的性教育机会以外,也是一次深入的探究式活动。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孩子们真实的需要。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显然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深度学习。
反思与收获
孩子们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各种更换衣服的地方,在已有经验中总结出,到底换衣服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质的布来遮挡更加适合?
我们的变身小屋,不仅仅是更衣室,它也是孩子休息室、小厨房,每一次的课程开展都为孩子们积累了不同的经验。在“变身小屋”的改造过程中,我们以问题为驱动,以孩子经验为线索,通过“发现问题—儿童会议—自主探究—游戏提升”模式,形成了一条螺旋上升的游戏链。
“变身小屋”这一课程,我们以幼儿为主体,追随幼儿兴趣,在第一阶段以“儿童会议、调研、设计、实操”几个活动逐步推进,孩子们在此过程中,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加强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同伴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了“玩中学,学中乐”。
教师始终作为游戏的观察者和支持者,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分享,不断鼓励他们分享活动中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件。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的经验不断丰富,创意越来越多。我们将进一步关注、追随孩子,提供更多的延续性支持,关注他们的游戏需求,丰富游戏内容与经验。